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一姓氏族的历史图籍。考证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物事迹,风俗民情;家谱,蕴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的大量信息以及宗族制度和地方资料的文书档案。家谱更是礼乐文化的载体,为后世留存伦理的永恒记忆。
远古结绳,家谱初萌,牵绳打结,以示世代传承。甲骨家谱,如“儿氏”甲骨,记录一个世族的十一代十四人的姓名,可谓原始的文字家谱。家谱至宋代大盛,《宋史·艺文志三》就有司马光《臣僚家谱》一卷。家谱多别称,如族谱、宗谱、家乘、家牒等。公修家谱有宣示世家望族荣耀的政治功能,私修家谱多尊祖敬宗的伦理功能。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三柱鼎立,永存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存。
《尚书》宣示礼乐文化,认为伦理首先是“奉先思孝”,孝是礼的核心。倡导侍奉祖先,念念不忘。伦理精神,是撰修家谱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礼记·曲礼上》对尊祖事亲,谆谆教导,有着详尽的交代,如“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人子敬老之礼,就在于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清凉。晚上铺被,伺候安歇;早上问安,关怀康健。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免得老人牵挂,求其放心。“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父母在世,衣冠要带喜气,不容素白,白色有丧事之嫌,应该回避。“父母有病,琴瑟不御”,病人宜静,宜肃,不可打扰。服药先尝,为病者消解隐患。“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坐居入席都要有一定的位置,走路不挡道,站立不堵门,有了规矩,方能殷殷眷眷,极尽孝道。
唤起伦理亲情的记忆,是礼乐文化倡导的主旋律。《诗经》中,也有许多感戴父母恩德、维护家庭和谐的咏唱。《诗经·小雅·蓼莪》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母是子女终身的依靠,不可须臾离去。《诗经·小雅·常棣》云:“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在人际关系中,没有比兄弟更为亲近了。所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务即侮)”。即使兄弟在家里争吵不睦,面对外来的欺侮,都要同心抵抗。血脉相通,至亲无比,家庭伦理的维护,已成华夏子孙的民族心理。
孝是家谱的心理基础,《孟子》曰:“大孝终身慕父母。”家谱是终身怀恋父母、思念先祖的亲情之梦。黄庭坚在《思亲汝州作》一诗中说:“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一夜归梦,回到了遥隔二百里外的家乡;整日思亲,绵绵十二个时辰,无有一刻中断。家谱梦魂翩跹,亲情永驻。
为祖宗树碑立传,是家谱编撰的意向,光宗耀祖,势必成为家谱资料取舍的重要标准。所以,家谱多书善隐恶,有的家谱凡例甚至明文规定:“史则善恶俱载,谱则书善不载恶,为亲者讳也。”作为史料而论,于理有悖;作为尊亲来讲,于情可恕,是非曲直,有待后来者明鉴。
扬善隐恶的体例,还由于家谱总是家教的读本,要发挥榜样在册的教化作用,故更待圣德善行的树立。如司马光编著的《家范》,就是一本典型的家庭教育教科书,除辑录史事外,更在讲解家庭伦理,倡导道德标准,设定治家方略。宋代士大夫的家训,十分重视子孙的品德教化,故在家谱中,都载有家训、族规、家法等内容。尊长老、孝父母、崇俭朴、戒奢侈、远赌博、禁贪腐,均系家谱立德的倡导。
例如包拯的家训,简洁明快:“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在宗法时代,开除家籍,无疑是最严厉的惩罚。在如此严格的约束下,子孙后代诚惶诚恐,悉心遵从。故包拯之子包绶,包拯之孙包永年,都为官清正,留下了廉洁的名声。
近年来,我有缘走近洛阳多部家谱的整理和编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深受启迪。如2005年,我应邀为洛阳蒙古族《李氏家谱》作序,获益匪浅:方知散居洛阳北邙的蒙裔李氏家族,系扎剌氏后裔,明洪武年间,八代孙李可用,自江苏松江迁来洛阳。
在汉文史典籍中,有关蒙古的记载,始见于唐代。蒙古民族,黑车白帐,追草游牧,精骑善射,民性勇武。扎剌氏始祖孔温窟哇,与铁木真“以戚里故”,追随征战。“旌旗影动胡尘没,笳鼓声寒塞月明。”金戈铁马,建立了赫赫战功。后乃蛮部叛乱,铁木真在平叛中,马毙倒地,孔温窟哇易马救主,奋勇替死。其子木华黎继承父志,追随铁木真,功勋卓著,备受宠信,出将入相,簮缨不绝。扎剌氏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一百多年中,历经塞北——山东——湖北——广东——江西——江苏,千里辗转,合族迁移,从尊荣到败落,与元蒙王朝同步。七世孙咬儿,急流勇退,去官隐居松江集贤乡。子辈于明朝初年,更姓李,悄然融合于百姓之中。在遥隔五个世纪后,洛阳李氏的蒙族身份,已依稀淡忘,今重修家谱,实乃庆颂中华民族凝聚各族之伟力。中华各民族日月同照,江河长流,繁荣共命。
读《李氏家谱》,我深感生存环境的优化,必然导向和谐共荣,这是文化精神的施惠。蒙古初临中原,曾有“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主张。但是,在不长的日子里,全民倾心农耕,南方北方千里麦浪,万垅瓜果,“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意味深长的是,恰恰在元代,农业科学的著作空气繁荣,多达十余种。王桢的《农书》,就介绍了多种农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推动了农业大盛。洛阳蒙古族李氏家族重温家族的历史,重修家谱,正是为了领略氏族大家庭的温馨。
家谱记载内容广泛,既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家谱体例多样,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梁启超十分重视家谱的史料价值,他指出:“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同时,家谱总是与寻根情结同位,读家谱,思亲人,家谱成为华夏子孙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引线,寻根情结,将有力推动散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形成回归大陆寻宗谒祖的大潮。大潮澎湃,伦理记忆凝聚人心,必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梦想,做出推波助澜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