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报25日头版刊发的《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问》,在专家学者中引发广泛关注。他们一致认为,我市应加强科技创新,引进优势项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培育成洛阳经济的支柱产业。该文在部分行业工作人员中也引发热议,大家纷纷为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刘溢海
科技创新做支撑
优势领域求突破
当前,洛阳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优、企业增长乏力、市场需求疲软等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当其时。
洛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有一批基础好、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洛阳要着眼长远,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在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优势领域率先突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洛阳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冯超
做好规划瞄重点
提升效能优环境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工业及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仍然是洛阳经济的“筋骨”,但要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转变为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高技术产业。
洛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一定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但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企业能力不足。因此,除了促进本地产学研融合发展,还须用高水平的招商项目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要做好发展规划,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找准发展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和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和提升政府效能,使洛阳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沃土。
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 张红涛
引优势项目进驻
促产业结构升级
我市要着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除了对存量进行调整、提升外,还要在增量上培育新的支点,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很有必要。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引导集群产业链上下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其次,在扶持本地创新型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本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引进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优势企业和项目进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纪
建创业投资基金
助企业科技创新
洛阳在谋划和制订产业规划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依托自身优势,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培育成洛阳经济的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须进一步加强衔接,实现科研成果及时有效转化。由于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很难得到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还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李迎博 李江涛 通讯员 王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