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少,那头著名的“大象”不能戏水了 |
|
阳朔母亲河——遇龙河一景 |
|
阳朔美景月亮山 |
|
在桂林广为种植的凤尾竹是周恩来总理当年专门从四川引进的 | |
一提起桂林,人们总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想象那里青翠的山、清澈的水,但我前几天到桂林时,正值冬日,又逢枯水期,游漓江时,感觉山不清,水亦不秀。不过,此次冬日桂林行,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印象 刘三姐
去桂林前,与旅行社商议游玩项目时,虽然对方多次表示费用太高,但我仍强烈要求加上《印象刘三姐》的项目。因为这是张艺谋导演的中国首个山水实景演出,据说从2004年3月开始演出至今,已为桂林吸金40亿!而且,刘三姐被尊为“歌仙”,因此,这个《印象刘三姐》是非看不可了。
关于刘三姐的传说,从唐朝就开始了。据说,她是广西宜州人。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刘三妹(又称刘三姐)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善为歌。”
虽说刘三姐是宜州人,但我一踏上桂林的土地,就不断地看到刘三姐的“身影”:街上卖的有“刘三姐木捶酥”、路边有“刘三姐啤酒鱼”大排档;景区内随时能看到与电影《刘三姐》一样打扮的壮族姑娘;景区内有抛绣球的娱乐项目,因为刘三姐就是用抛绣球的方式向阿牛哥表白心迹的……
至于刘三姐的歌,那更是人人传唱:看到一座乡村小桥,人们会唱“连有连,我俩结交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并告诉我,这座桥就叫“奈何桥”。在景区内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个对歌台,对面站着一个姑娘对着你唱“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哩,什么水面起高楼哩……”总有游客会像模像样地和:“哎——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游完景区,导游会唱:“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到了阳朔遇龙河,坐在竹筏上顺河而下,看着两岸倒影,自己也忍不住吼:“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
看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一位歌仙,也是顺理成章的。
印象 金橘
在阳朔有这样一句话:“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阳朔是桂林辖下一个县,县城距桂林市仅65公里,乘车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但游客们到阳朔大都是坐船去的,因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上最美的兴坪段就位于阳朔境内:面值20元的人民币背面的漓江山水就取景于此;漓江上最著名的“九马画山”位于这一段,《刘三姐》电影外景地也在这里……
而我对阳朔印象最深的,是阳朔的金橘。
金橘是阳朔特产,这个时节走在阳朔农村,会看到一个个塑料大棚,里面种的是金橘树;路旁卖金橘的更多,一篓篓的,金灿灿的,煞是好看。价钱也便宜,论堆儿撮。
晚上,和同事们在街头闲逛,一个大姐拦住我们卖金橘,一堆儿,有六七斤,个儿大得像新疆大枣,只10块钱。看我们犹豫,她又让随便尝尝。拿一个,用掌心擦擦外皮,咬一口,没想到汁水多得顺嘴角流,橘皮清香、橘肉甜香,于是一摆手,全要了。
导游劝我们少吃点,因为金橘性凉、败火。他说几年前这个时节,他接待一个老人团,许多老人到阳朔后拉肚子,就投诉饭店食物不卫生。于是卫生、旅游等部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团,调查来调查去,才发现,原来当年阳朔金橘丰收,大家看价钱便宜买很多,金橘又好吃,吃多了,就拉肚子了。
印象 溶洞
导游介绍,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山基本上都是空的。象鼻山就是中空的,是桂林一酒厂的酒窖——这头“大象”存了一肚子的桂林三花酒。因此,到了桂林,溶洞是一定要看的。
我国对喀斯特地貌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徐霞客也曾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喀斯特地形与洞穴。据说,徐霞客到桂林后,两次考察七星岩溶洞,在无助手、无仪器的情况下,目测步量,对这个地下“迷宫”中的15个溶洞的分布、规模、结构和特征作了细致描述和分析。195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对七星岩溶洞进行勘察和测量制图后,证实了徐霞客当时观察和记述的正确性。徐霞客对岩溶地貌所作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130多年,对岩溶地貌的分类也比欧洲人要早220年。
在游记中,徐霞客是如此描述桂林的石笋的:“……倒插水中,直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又攒出碧莲玉笋世界矣……”
导游说,早些年桂林出名的是芦笛岩、七星岩等溶洞,由于氧化作用,洞内石笋氧化变黑,于是银子岩、冠岩等溶洞成了近几年游客的新宠。我浏览的是位于桂林荔浦县的银子岩。
银子岩因其洞内钟乳石色泽银白、亮如银子而得名。据介绍,主洞长达10多公里,但我们游的仅两公里,从底部至岩底约为16层楼的高度。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各类钟乳石。
洞外,大家纷纷赞扬洞内美景,导游说:“这只是个小洞了,我们这里像这样的都没得数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