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国际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方要求美方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中国“雪龙”“雪鹰”南极救人
安倍应倾听国际社会反对参拜声音
美探测器拍下中国“嫦娥”“玉兔”照片
纽约市新市长誓言结束“双城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中国“雪龙”“雪鹰”南极救人
分批次转移受困俄罗斯科考船52名乘客
1月2日,第一批俄被困船只乘客抵达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船附近冰面
1月2日,中国工作组队员在搭建直升机起降的临时悬停坪
    核心提示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2日派出“雪鹰12”直升机,在受困南极冰海中一个多星期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附近冰面成功降落,分批次转移52名受困乘客。获救乘客随后将乘坐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补给船踏上归途。

    “喜大普奔”

    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当天晚上确认,首批12名受困乘客搭乘“雪鹰12”直升机,抵达“南极光”号补给船附近一大块浮冰,由一艘小船送往“南极光”号。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基谢廖夫激动地告诉俄罗斯媒体记者:“中国直升机已经把(首批)乘客接走了!”

    当天早些时候,俄罗斯科考队领队克里斯·特尼教授在个人微博上宣布:“中国直升机已经抵达‘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我们百分之百确定要走了!非常感谢所有人!”

    特尼稍后在微博发布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介绍,当天下午5时30分左右,中方直升机抵达他背后的冰面。俄方人员先前按照中方关于“雪鹰12”降落条件的要求,在“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平整出这块区域,压实雪面。

    视频显示,“雪鹰12”降落在划定区域。轮胎接触冰面前,直升机在空中悬停片刻,调整位置,然后平稳降落。数名身穿橘红色科考服的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应急救援海冰工作组人员走上冰面,直升机随后飞回。

    特尼兴奋地说:“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大约1个小时后就会起飞。”

    分批接走

    工作组人员随后完成对“雪鹰12”着陆冰面的勘察,直升机开始第二架次飞行,把第一批受困人员运送至20公里外的“雪龙”号上。

    按照预案,“雪鹰12”第一个飞行架次是把海冰工作组运到“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附近冰面,海冰工作组人员勘察冰层厚度,铺设直升机降落的木板,以防直升机下陷或侧翻。与俄方人员沟通协调后,“雪鹰12”第二个飞行架次才开始转移受困人员。

    海冰工作组由12名队员组成,由中国科考队副领队徐挺担任组长,包括4名机组人员、5名海冰专家、1名船员和1名新华社记者,除勘察冰面,其他工作包括准备救援设备和物资、与俄方联络、清点外方人员等。

    “雪鹰12”机长贾树良先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雪鹰12”直升机此次跟随“雪龙”号航行,主要是承担罗斯海和长城站的物资运输任务,没有安装吊臂、吊篮、绞车等专业救援设备,因此不能悬停在空中实施救援,必须降落在冰面。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基谢廖介绍,由于现在南极正值夏季,夜晚光照和白天一样明亮,所以可以昼夜不停地运送乘客。他估计,“雪鹰12”需飞行7个架次,前5次运人,后两次运受困乘客的行李和仪器装备。预计每架次飞行用时45分钟,总计持续5小时至6小时。

    一波三折

    根据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2日早些时候制订的方案,“雪鹰12”直升机原先应把52名受困乘客送至“雪龙”号,他们随后将乘坐一艘驳船登上“南极光”号补给船,“南极光”号将驶向没有浮冰的海域。

    不过,海冰阻挡了那艘驳船接近“雪龙”号。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救援协调中心说,如果还是按照原计划,整个行动会拖延。俄方科考队领队特尼说,因此,救援方案在最后一刻改为由“雪鹰12”直升机把获救乘客直接送至“南极光”号附近的浮冰,再由一艘小船把他们送上大船。

    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救援一波三折,“雪龙”号、“南极光”号等救援船几次试图靠近,但遭到恶劣天气阻拦,暴风雪、大风、降雨、浓雾和海冰让救援人员一次次无功而返。“雪龙”号上月28日一度行驶至可以看得见“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位置,但一些海冰厚达3米,厚度和密度都远远超过“雪龙”号的破冰能力。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去年11月28日从新西兰出发,圣诞节前一天、即12月24日被暴风雪困在距离澳大利亚最南端塔斯马尼亚岛以南大约2700公里的冰海中。“雪龙”号上月25日接到澳大利亚方面的电话,得知“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浮冰困住,急需救援。同时收到这艘船发来的最高等级海上求救信号。

    52名获救乘客包括科考人员、游客和随行媒体记者,参加澳大利亚首支科考队考察南极100周年活动,打算重走当年的考察路线。“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没有沉没危险,物资可支持数周,所有22名船员将留守,等待浮冰消解,人船脱身。

    获救乘客抵达“南极光”号后,仍需要等待数周才能回到陆地,缘由是“南极光”号需要先前往澳大利亚凯西科考站补充燃油。预计获救乘客1月中旬随“南极光”号抵达塔斯马尼亚岛。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极地营救

1月2日,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人员在海冰上运送物资到“雪鹰12”直升机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2日成功援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受困乘客。极地救援通常会遭遇哪些困难?有哪些紧急营救手段?近年来有多少成功营救案例?

    ——救援困难

    南极洲不仅是最冷的大洲,还是最干燥、海拔最高、风力最大的大陆。全球最冷气温记录诞生于1983年,由原苏联位于南极洲的东方站测得,当时室外气温为零下89℃。如果飞行器引擎在冬天停转,航空燃油将冻成胶状。

    在冬季,南极洲全天处于黑暗状态,救援飞机难以在冰面跑道上起降。

    即使在夏季,飞机起降也有危险性。当风速提至每小时30公里至每小时50公里,大风扬起的雪花将妨碍飞行员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降落,飞行员基本是盲降。

    除了扬雪,大风也会造成救援困难。常年在南极工作的飞行员说,每小时风速为113公里的大风很常见,风速上升至每小时160公里也不罕见。

1月2日,中国工作组队员和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人员一起搭建直升机起降的临时悬停坪
    直升机救援同样面临不少具体困难。降落地点冰层有多厚,能不能吃得住直升机的重量?雪有多深,会不会在降落时被旋翼吹起来,令飞行员看不清降落地点?这些未知数是最大的安全风险。

    ——紧急营救

    航空救援是南极内陆考察中必不可少的救援手段,其在应急情况下快速到达、快速转移的能力,是任何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

    在南极比较通用的救援飞机包括Do-228、DHC-6等机型。

    此外,雪地车和雪橇是常用的救援工具。

    除交通工具,使用短波电台和铱星手机保持联络在营救行动中也相当重要。

    铱星公司经营着由66颗地球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从理论上讲,该网络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联络。

    1月2日,中国工作组队员查恩来(右)和连晟(中)在用冰雷达勘测海冰

    (本栏图片均据新华社)

    ——成功案例

    2002年6月27日,南非“阿古利亚斯”号海洋考察船使用2架直升机从一艘被困的德国科学考察船成功地救出21名俄罗斯科考人员。

    在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的时候,一名内陆冰盖科考队员在冰穹A最高点附近出现严重急性高原反应,生命垂危,而现场自救无效,我国紧急求助美国极点站的飞机前来支援,病人得以及时撤离高原,转危为安。

    2010年9月14日,新西兰空军一架飞机长途“奔袭”将近4000公里前往南极洲一座美国科考基地,成功营救一名患病美国人。 (新华社专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