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读 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时代”里的“小文学”
书界动态
边界书店(英国格拉斯哥市)
新书快讯
2 孔子的遗志
9 “章鱼妈妈”的巨大牺牲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书海观潮
“小时代”里的“小文学”
《小时代》(资料图片)
    “郭敬明在《小时代》中把社会想象成一个看不见的宇宙,把个体放在他对社会的想象之中,陷入浓稠的黑暗,这很像鲁迅的铁屋子。在小时代里,我们生下来就在这个屋子里面,没有其他选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慧瑜说道。

    2013年11月,首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在京举行。在这场以“转型年代、青年与中国故事”为主题的论坛上,“小时代”一词被反复提及,它指代的不仅仅是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

    “以小为美的时代”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张颐武在论坛上表示,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文化格局:作用于生产的文化转向作用于消费、宏大叙事转向“小时代”里的小叙事、由上层精英文化与底层大众文化构成的纵深文化结构转向《小时代》和《蛙》并列出现的大众化的扁平结构。

    用中国艺术研究院崔柯博士的话说,这是“以小为美的时代”“以个人为支点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下的文学似乎也在变“小”。过去,我们读到的是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卷入时代冲突的孙少平,王朔洋洋得意调侃着革命话语的《顽主》,体制外的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如今,我们阅读的是郭敬明《小时代》里顾里和顾源的爱情,韩寒《一座城池》中“我”与健叔的逃亡之旅。个人命运好像与国家、时代的宏大叙事背景越来越没有关系了。

    文学思潮变小?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食指、舒婷、芒克、多多、顾城等一批年轻诗人开始活跃,引发“朦胧诗”的浪潮。“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1979年,北岛的《回答》使这个“崛起的诗群”正式走上诗坛。过去,这样的文学思潮与流派的形成虽然几乎从未间断,但一切到“小时代”戛然而止。

    《小说选刊》副主编、青年评论家鲁太光说:“过去的作家们有集体作战的默契,回头看70年代、80年代的知名作家,都是通过先锋文学等共同的文学思潮为人们所知的。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集团性的文学思潮变小,作家群体的命名也变成简单的70后作家、80后、90后……不再像文学史上的京派作家、海派作家、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寻根文学等作家群体的命名,带有自己的审美取向或理念,作家也都各干各的。”

    北岛曾带着怀念写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梦虽然碎了,但至少有过并肩前行的朋友。

    “现在作家之间一起吃个饭、喝个酒,很少谈思想,很少谈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甚至连花边新闻都很少谈,这就很难形成文学思潮或流派。作家跟他人的交流都是孤立的、个体性的,甚至是一个人在跟整个社会对话,就像一个原子跟一个庞大的宇宙对话,影响大小可想而知。”鲁太光说。

    在他看来,当下的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应重新反思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视野变小?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视野是开阔的。他看到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巨大变迁,体味过揽工汉、建筑工人和煤矿工的生活,经历过女友在抗洪救灾的采访中逝去的悲痛,这种开阔的视野是时代赋予的。

    而“小时代”的文学似乎没有这样的视野。《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每个月都要看大量文学稿件,他感觉今天的大量写作者用王朔的话说是“想出名想得头晕”的那种,虽然可能也有纯文学的理想,却看不到他们对整个社会、对国人总体精神状况的关注,“一般的来稿就是私人化、肉身化、欲望化那点事”。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杨庆祥认为:“共和国的早期历史与他们(50后)个人的生活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在他们生命最重要的一些时期,历史戏剧性地嵌入了他们的生活,并从此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当他们回首往事,书写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仅是在一个个人的空间里面思考和想象,而是与历史进行有效的互动。”今天,文学视野的变小,或许正是因为年轻的创作者们的个人生活与历史之间的割裂。

    “小”并非无可取之处

    文学批评家牛学智说:“虽然高校课堂上讲的是莫言、贾平凹、张炜、王安忆,但学生的手机里、寝室里是不是谈的这些?事实上,那些网络文学‘大神’才是这些年轻人所讨论的。”他认为这是当前文学的真实境遇,而对于《小时代》等作品,应该当作单纯的文艺作品对待,不用过度阐释。

    “文艺的责任就是反映当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关莉丽认为,如果将其他的精神价值建构责任与文艺作品剥离,则《小时代》这样的作品至少有一处很有意义,“它确实真切反映了当下的一种真实。虽然那些主人公的行为、观念我们不很认同,但我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无论文学有怎样的发展态势,这个小时代的小文学都会像已经逝去的70年代、80年代……的文学一样,成为一代青年或深刻或粗浅的记忆,而无论未来乐观与否,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孙佳山所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型年代,讲述中国故事自然离不开青年,离不开青年文化。重新发现青年、重新塑造青年,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在这个转型年代最为重要的历史课题,那些说不出的青春,其实就是讲不出的中国故事”。

    (据《新华每日电讯》)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