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60年前的洛阳“老照片”
天花乱坠:皇帝痴迷佛法 讲经之风盛行
祭祀圪垯:仙人登高留仙迹 金鸡啼鸣留沃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160年前的洛阳“老照片”
——宜阳严子陵庙壁画初探
□郑贞富
壁画《泰平春》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在照相机出现之前,人们只能通过绘画来记录情境。元旦过后,宜阳县文化部门在对三乡镇严子陵庙进行环境整治时发现了两幅纪年壁画,它创作于清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这两幅名为《泰平春》和《富贵花》的壁画,均由十余幅小壁画组成,为当时家居和经济文化生活用品的写真画;形象逼真,宛如技术高超的摄影作品,堪称160年前的“老照片”。

    1 咸丰四年老皇历

    严子陵庙里的两幅壁画,《泰平春》壁画位于北墙壁的东部,《富贵花》壁画位于北墙壁的西部,两幅壁画均是宽1.5米、高1.3米。《泰平春》壁画的右上角画的是一本书,书名是《大清咸丰四年时宪书》,封面上有“司颁蓝本”字样和官府印鉴。

    这本书是当时的历书。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修订历法一事,由于历书由朝廷颁布,故民间称为皇历。清朝的历书,初称为时宪历,乾隆以后,因避乾隆皇帝弘历的名讳,改称时宪书。时宪二字的含义是:“宜名时宪,以称朝廷宪天乂(yì)民至意。”

    清朝钦天监每年颁发时宪书一册,而在年前有定期呈次年历样,并于十一月初一日颁历于百官。各省布政司根据钦天监所颁历书进行翻印,传布至民间。这些历书加盖各省布政司印鉴,无印鉴者,为伪造,按律处斩。这幅壁画所绘历书封面的“司颁蓝本”字样,证明其为河南布政司颁布的官书,其印鉴为该衙门的官印。

    清代的时宪书,今天已不易见到,像北京天文馆这样的专业单位才藏有数十本清代时宪书。河南布政司监印的清咸丰四年时宪书,至今还未见到实物,这幅壁画就成了研究该司所颁当年历书的唯一资料。从壁画看,这部历书刻印、装帧都很精美,反映了当时河南省发达的刻板印刷业水平。

    布政司的长官为布政使,官品为从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赋、户籍。当年的河南布政使是郑敦谨,湖南长沙人,与曾国藩为同年举人且为同乡,是清末奇案“刺马案”的终审判官。“刺马案”指的是清末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历史事件,电影《投名状》就是据此改编。

    历法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农时,因此历书之颁布是各省布政使每年的第一项工作。郑敦谨在河南为官多年,这幅壁画从某些方面反映了他对农时的重视。

    2 银号老板李玖克

    严子陵庙大殿的壁画,是谁出资绘制的?据民国七年《宜阳县志》记载,出资者为李玖克。李氏是清代宜阳三乡、韩城一带的富商兼大地主,该家族好善乐施,李玖克的父亲李显光,曾在三乡连昌河、渡洋河上开渠五条,引水灌地两千余亩。李玖克重修三乡修真观、光武庙、严子陵庙、韩城关帝庙,并修洛河堤一百余丈。

    光武庙、严子陵庙初建于东汉明帝年间,是纪念汉光武帝刘秀和汉代高士严子陵的庙宇,经过历代重修。现存光武庙、严子陵庙的清代建筑皆为李玖克在咸丰初年重建的,严子陵庙的壁画也是当时所绘制。

    既然庙宇由李玖克出资重建,这两幅壁画所绘内容也与李玖克有关。从壁画看,李氏主要从事金融业。《泰平春》壁画的左上角画的是一本书,上有“本号账本”字样;下方画的是算盘。

    那么,商号的名字是什么?在《泰平春》壁画的右下方画了一张银票,银票最上方有“韩城镇”三字,正文是“凭票。泰顺本号取银五两。咸丰四年四月十五日”。银票为白地蓝色花纹,银两数和年月日为手写墨书,其他文字为蓝色印刷字,银票上有三枚红色印鉴。这张绘制的银票告诉我们,这家名为“泰顺号”的银号,总部在宜阳韩城镇。

    韩城是清代宜阳最重要的商业重镇,据民国七年《宜阳县志》载:“韩城乃商贩辐辏之所,虽无异产奇珍,市集较甲一邑。”因此,“泰顺号”的总部设在韩城不是偶然。银号是从事存款、汇兑、信贷的金融机构,清代洛阳银号较多,但现存资料和所留文物极少,因此这幅绘制的“泰顺号”银票就很有价值。

    3 瓷器玻璃共璀璨

    严子陵庙大殿的两幅壁画中,画了许多的器具和生活用品,如玉如意、团扇、毛巾、笔、纸、图书、博物架、玉笛、漆粉盒、佩饰等。画的最多的是瓷器,还有三个玻璃器,最醒目的是一个玻璃鱼缸。

    壁画中有十余件瓷器。按用途分为花瓶、酒具、茶具、果盘等;按瓷器品种有白瓷、青瓷、绿釉瓷、蓝釉瓷、黑釉瓷等。在这些瓷器中,《富贵花》壁画左下角绘制的一只天蓝釉双耳花瓶尤其引人关注。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钧瓷、汝瓷的天青演变而来,创烧于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以后烧造技术日益纯熟。淡雅的天蓝色釉分成深、浅两种,如同蓝天有远近之别一般,这只绘制的蓝釉双耳花瓶属深色釉。

    清代洛阳瓷器的烧制中心是宜阳樊村和新安北冶,今在新安北冶仍存有清代瓷窑近百座,场面使人震撼。上述壁画中的瓷器形象,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清代洛阳瓷器制造业之繁荣。当然,也不排除当时洛阳的富商大贾购买和使用外地的精美瓷器。

    壁画中有三件玻璃器。玻璃,古代称琉璃。中国玻璃起源于周代,此后技艺不断发展。清代,民间的玻璃生产分南北二地,南方以广州为玻璃制造业的中心,北方以山东淄博为中心;此外,苏州、北京也生产玻璃。这三件玻璃器均为浅蓝色,分别为小型香水瓶、小型罐、玻璃金鱼缸。玻璃金鱼缸为透明玻璃,这反映了晚清时期,洛阳一些富人已开始大量使用玻璃器皿。

    4 瓜果牡丹共飘香

    严子陵庙壁画大约绘制于农历四月十五日,这正是西瓜、鲜桃上市的季节,也是山地牡丹盛开的季节,因此壁画中画了一盘西瓜和两盘鲜桃,还画了两朵插在花瓶中的白牡丹。

    这盘西瓜共有三块,一红一白一黄,这说明当时洛阳有三种西瓜,这与文献记载相同,民国七年《宜阳县志》载:“西瓜,种类不一,瓤有红、黄、白三种。”

    桃是一种普遍种植的水果,宜阳三乡一带也是传统的种桃区域。清代王铎《过连昌宫遗址》载:“槛中竹叶多轻落,墙外桃花却倒吹。”唐代连昌宫遗址位于三乡,这里竹林、桃园是一道美景,桃的品种很多,民国七年《宜阳县志》载:“桃,有大御桃、千叶桃、碧桃、绛桃、冬桃。”壁画中的两盘鲜桃,应当是宜阳四月下旬即成熟的大御桃。

    牡丹,又称洛阳花、富贵花,故两幅壁画中有一幅以《富贵花》命名,这幅壁画中画了两朵插在花瓶中的白牡丹。宜阳山区是牡丹的原生地之一,著名的寿安红、魏紫都是这里的原生牡丹。民国七年《宜阳县志》载,宜阳牡丹“凡百余品”,可见民间种牡丹很普遍,将牡丹插入瓶中,摆入厅堂,这显然是一种风俗。

    河南清代的寺庙壁画不多,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壁画仅存宜阳严子陵庙这两组壁画,其创作年代距今整整160年,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生活的珍贵“老照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