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文 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古代选拔年轻干部的难题
自 尊
老妪“激”活张君秋
猫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
解 梦
请等我3分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史林漫步
古代选拔年轻干部的难题
□张晓政
    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的一天,南阳郡官道上,一个年轻人带着一群人在烈日下已守候多时。这个年轻人叫朱穆,尽管只有20岁,却已是南阳郡的督邮,正在此等候新太守的到来。

    说起督邮这个官职,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三国演义》里因为索贿不成,欲陷害刘备,反被张飞怒鞭的;使陶渊明愤慨“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并毅然决然挂冠而去的,都是督邮这个角色。

    督邮乃一郡之内的重要官员,担负着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等职能,在《汉官仪》中被称为“郡之极位”。因此,朱穆年纪轻轻就做了督邮,自然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出乎意料的是,新太守终于姗姗到来之后,见到朱穆,却不客气地问:“你如此年纪就当了督邮,是因为族势呢,还是凭借才德?”朱穆没想到新太守一见面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所幸他并没有慌乱,而是平静地说:“郡中之人盼望您的到来如同盼望孔圣人一样,都说非颜回不敢以迎孔子。”

    面对太守的刁难,朱穆的回答不卑不亢、绵里藏针,先是以孔子作比,将太守恭维了一下,随即以颜回自喻,表明自己也不是“浪得虚位”。不过,朱穆其实并没有回答太守关于其“族势”的质问,事实上,朱穆的“族势”确实非同一般。

    朱穆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祖父是尚书令,父亲官至陈国国相。这样显赫的家世,太守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这样问,显然是担心朱穆倚仗族势、难以驾驭,因此一见面就要“杀杀其锐气”。

    太守的话虽然无礼,不过,追寻当时关于年轻干部选拔的情形,或许可以理解一二了。

    汉代在官员选拔上实行察举制,但到了东汉,已然演变成豪门世族结党营私、私相授受的工具。早在东汉初期,就有人指出:“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由此可见,东汉在选拔年轻干部时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选人者动机不纯,将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期投资”;二是选上来的年轻干部以贵胄子弟居多。据考证,在东汉265位有家世可考的孝廉中,出身贫寒者只有18人,比例不到7%;而多达139人出身仕宦之门,比例超过一半。如此巨大的反差无疑是令人震惊的。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对于那些历代仕宦的豪门家族,地方官员想必免不了多受掣肘。难怪这个新太守一见面就对年轻的朱穆不假辞色,从这一点上,或许还应当赞赏他“敢于碰硬”的勇气。

    除去选拔过程中的争议,年轻干部在履职决事上也常受质疑。清道光年间,23岁的进士郑祖琛出任江西星子县知县,孰料到任之初,竟忸怩不肯坐堂,家人促之,竟至啼哭,数月之间,滞狱如同山积。其夫人无奈,与诸仆暗谋,骗其说有客人到访,郑祖琛方才整肃衣冠来到大堂。这时夫人忙命人将屏风撤去,早已等候多时的吏役大声传呼:“大人升堂了!”郑祖琛不得已,只好入座,一时成为谈资。

    对年轻干部有无背景、能否胜任的质疑,在我们今天看来何其熟悉。看来,古人也有选拔年轻干部时“逢提必疑”的困惑。而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有这几种手段:一是坚持按制度选人,二是坚持阳光下选人,三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取信于民,真正撑起选拔年轻干部的公信度,解决好古人难以解决的难题。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