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伊阙关:两山对峙扼门户
观踢毽跋陀识才 开律宗慧光奠基
长孙俭:“肉袒自罚”作表率 “属城肃励”民安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观踢毽跋陀识才 开律宗慧光奠基
□徐晓帆 司一智
    相传释迦牟尼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定了各种戒律。然而直到曹魏时期,天竺高僧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中国僧人才知戒律。北魏时期,高僧跋陀慧眼识才,发现了还是孩子的慧光,慧光入佛门潜心攻读经典,将佛律发扬光大,为中国律宗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跋陀,天竺人。早年,他虽然一心习禅,但一直苦于无所成就而感到前途渺茫。后来,一位朋友劝他:“修行一看自身,二看机会,我看你的缘分在中国。”跋陀一听,即来中国,果然受到北魏孝文帝的器重,孝文帝为他设立了禅林,开凿山石为龛室;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又为他在洛阳城内再建寺院,请他主持。他不喜欢城市的喧闹,向往青山碧水的幽静,孝文帝再为他在嵩山少室山五乳峰下修建寺院,因寺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中,故名“少林寺”。

    一日,跋陀到洛阳公干,办完事后路经天街,忽闻一片喝彩叫好声,是一群人在围看一个孩子踢毽子。只见这孩子正踢、反踢、直腿踢、倒钩踢,连着踢了500个。原来,这个孩子姓杨,定州(今河北)人,自幼随父到洛阳,练就一身好功夫,今天高兴,随便露一手。

    跋陀思量:“此小儿游戏功夫了得,将来学佛法也会是好样的!”他把这孩子唤过来,用禅杖轻轻地敲了敲他的头。声音清澈,知道是可以培养的法器,便问:“你愿意跟我出家吗?”孩子点点头。跋陀又和孩子家长商量后,将孩子带回少林寺,取法名慧光。这一年是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慧光12岁。

    慧光在少林寺先受“三归五戒”。所谓“三归”即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谓“五戒”,即“不杀、不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接着,跋陀度慧光出家为“沙弥”,教习诵经。

    慧光聪明伶俐,口才极佳,他每阅览一卷经书,便能熟记在胸,对书中的义理,也能透彻讲析,议世论佛,常有独特见解,为此,颇得跋陀赏识。跋陀常让他在众僧面前讲论经典,深受众僧赞誉,被称为“圣沙弥”。

    但很快,跋陀也发现,慧光眼光外射如同火炬,必有奇操,但如果教育不当,也可能走上歧途,因而,跋陀要求慧光专攻律学。他说:“律学是智慧的基础,没有智慧的人不能奉行;如果一开始就让这个沙弥听习经论,则必轻视戒规,反而会阻碍他得到正果。”

    天竺国流传的律,共有5部,当时已传到中国4部,其中最受推崇的是《四分律》,慧光开始学律,是口传的《四分律》,但他刻苦钻研,学有所成。他写的《四分律疏》,成为中国律学的奠基之作,被律学学者奉为经典。

    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宣武帝下诏,请天竺的高僧菩提流支和勒那摩提等聚集少林寺翻译《十地经论》。慧光参与了整个翻译过程,并就两位高僧的不同见解,按自己的理解加以取舍,写出了《十地经论疏》,深得“地论”精髓。同时,他继续研究律部典籍,写出大量读经笔记。

    他的文笔受人称道,说他“文存风骨,颇略章句。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矣”。当时慧光如日中天,连朝廷重臣司徒高傲曹、仆射高隆之、司马令狐子儒等都把他看作圣人。

    北魏孝明帝末年,慧光升任主管全国佛教的“沙门统”副手、国僧“都维那”和“昭玄都维那”。后北魏动乱分裂,慧光被召入东魏邺都,成为“昭玄统”,主管全国佛教事务,他一生著《玄宗论》《大乘义律章》《僧制十八条》等典籍,被佛教界奉为金科玉律。他的弟子道出传道洪,道洪传智首,智首传道宣,道宣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形成律宗。

    慧光还有一个保护僧尼的凛然举动。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元颢大军攻打洛阳,侍中、领军将军尔朱世隆准备带孝庄帝“北巡”,实则逃难。他下令征收僧尼重税,以充军费,并下令严刑酷法,违令者斩首。慧光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如果抗税,僧尼一定会被杀死许多,如果纳税,则天下寺院将被洗劫一空。他冒着杀头的危险去谏阻,最终说服了尔朱世隆,僧尼可以免税。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