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郑前,刘凯受到欢送 |
|
核心提示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刘凯,在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一年多后,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于7日中午在郑州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目前,这一“救命血”已输入患者体内。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刘凯是全省第400个、我市第15个并且是今年首个配型成功的志愿者。至此,河南远超其他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达到400例的省份。
1 90后小伙为河南创纪录
今年23岁的刘凯是伊滨区佃庄镇人,此次赶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他耽误了一场考试。“7号正好有一门考试,不过我办理了缓考手续,还是救人要紧。”昨日中午,刚从郑州返洛的刘凯说。
2010年9月,刘凯加入我市无偿献血者队伍。起初他半年献一次全血,后来变成一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直到现在半个月一次的频率,如今他已无偿捐献20多次。“3本献血证都记满了。”他说。
2012年4月28日,刘凯参加了我市举行的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一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期盼有一天能够尽自己所能挽救他人生命。仅过了一年多时间,刘凯的愿望就实现了——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其配型与刘凯相同。
7日中午,造血干细胞从刘凯血液中分离出来后,立刻被装进特制的恒温箱,由河南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乘坐高铁护送至北京,并在当天晚上就输入了等待救助的白血病患者体内。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刘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也在中华骨髓库中为河南分库创造了纪录。
2 弥足珍贵“救命血”
在河科大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方佳玺的印象中,刘凯是个乐于助人却非常低调的学生:“院里组织义卖、献爱心这些活动,他总是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事情,如果他不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如果有人被诊断为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是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就表示其造血和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为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所有与患者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一生中只有一次捐献的机会。也正因此,这“救命血”显得弥足珍贵。从2003年起,市红十字会开展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采集工作,11年来共有4021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在刘凯之前,我市已有14名志愿者配型成功。
“其实造血干细胞配型的过程非常艰难,大部分志愿者或许根本没有捐献的机会。一旦体检或者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捐献就要被终止。所以,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3 期待更多人伸援手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人体的红骨髓,但这并不代表捐造血干细胞就是“抽骨髓”。通过现代医学技术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需从静脉中抽取100毫升至150毫升的血液即可,近似于献血。另外,人体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骨髓可加速造血,在一两周内各种血细胞数量就能够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我国每年有400万名患者等待移植造血干细胞,我省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已达10万人,每年新增3000人,其中50%以上是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越多,配型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为此,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呼吁市民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中,为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如果您愿意奉献爱心,请拨打市红十字会热线63930639进行预约登记并等待通知。
本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李战功 文/图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凡年龄在18周岁至45周岁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健康者都可以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8周岁至55周岁经血液检查合格的志愿者即可采集造血干细胞。具体过程为:报名登记,抽取6毫升至8毫升静脉血样接受检测,经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试验等血液检查合格后,其资料即可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整个过程志愿者无需负担任何费用。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对每位捐献者的个人资料绝对保密,且捐献者资料仅用于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工作。 (李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