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龙门西山发现唐代景教遗迹
文明河洛大讲堂走进孟津县城关镇道德讲堂
运用高科技成果抢占疫苗研制制高点
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旅游强市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龙门西山发现唐代景教遗迹
专家认为该遗存国内罕见,有力印证了唐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洛阳丝绸之路申遗再添力证
瘗穴上方十字架图案
瘗穴内部
上部有十字架图案的瘗穴
    本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石玲玲/文 记者 鲁博/图

    核心提示

    昨日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继2006年洛阳发现对世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之后,经国内外权威专家现场考察认证,在龙门石窟西山红石沟北崖,新发现一处刻有清晰十字架图案的唐代景教瘗(yì)穴。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认为,该瘗穴与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一起,构成唐代景教的最重要遗存,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洛阳丝绸之路申遗再添力证。

    1 发现:经千年风吹雨淋,十字架图案清晰可见

    昨日上午,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龙门石窟西山北段的红石沟北崖,在中段山腰处,一小型窟龛群清晰可见。

    这一小型窟龛群所在崖体前有宽窄不一的斜坡状台地,在长约30米的区域内共有小型洞窟2个、方穴13个、圆拱形穴1个。

    其中,在该窟龛群的东部陡直的崖体上,有一瘗穴表面有数道斜向或直向的凿痕,龛前台地窄陡。龛口为横长方形,内部空间为横长方体,高65厘米、宽90厘米,龛底进深70厘米。

    奇妙的是,在龛上方52厘米的崖面上,阴刻一个略左倾斜的十字架图案,高26厘米、宽24厘米,上下左右基本均衡,下半和右半均略长于上半和左半。在与龛右沿大体对应的崖面上方36厘米处,凿有一边长4厘米、深5厘米的方圆形孔,用途不详。在十字架图案右侧约46厘米处,竖向刻有字径约7厘米、似昭武九姓之“石”字。

    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馆员焦建辉介绍,早在2009年7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他们就发现了该窟龛群,近年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多次现场考察、深入研究,发现此处所刻十字架图案与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的十字架图案十分接近,最终确认此处为埋藏唐代景教信徒骨灰的瘗穴。

    “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的泛称,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瘗穴上的‘石’字很可能就是墓葬主人的姓氏。”焦建辉说。

    焦建辉介绍,这种空间狭小、壁面粗糙、窟内无造像或置像遗迹的小型洞窟和方穴,此前在龙门石窟东西两山均有发现,根据题记和相关遗迹遗物,确认为唐代埋葬佛教僧俗遗体或荼毗遗物之用,学术界分别称之为瘗窟(较大,放置尸体)和瘗穴(较小,放骨灰等遗物)。

    “红石沟的这些小型洞窟和方穴,应为埋葬宗教信徒遗体或骨灰的瘗窟和瘗穴,其时代亦应在唐代,因为安史之乱后,龙门石窟很少再开凿墓穴。”焦建辉说。

    2 价值:证实景教曾在中国传播的宝贵资料

    因该窟龛群地处龙门石窟核心区外,几乎无路可至且无造像遗存,长期以来未受关注,几乎不为学界所知。该唐代景教瘗穴的发现有何意义?

    “我看了后非常激动,因为这是国内少见的不可移动的唐代景教遗迹,是证实景教曾在中国传播的宝贵资料。”昨日,记者电话联系了远在北京的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

    罗炤介绍,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洛阳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都记载了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这次在龙门石窟发现带有十字架图案的景教瘗穴,不可移动,是对碑和幢所载内容非常有力的支持。

    罗炤认为,龙门石窟的唐代景教瘗穴,其形制规则、内部空间与龙门石窟大量存在的佛教瘗穴形制基本一致;穴口的封堵遗迹,也为佛教瘗穴所常见;而十字架图案所雕刻的位置,也与佛教瘗穴上方雕出的标志物的位置相似。

    据介绍,该唐代景教瘗穴所在瘗葬群开凿于远离石窟造像区的红石沟阳面,这一特征也与龙门东山南端一道桥沟小型瘗葬群状况一致。这一景教遗迹的选址、瘗穴形制及其宗教象征物的位置,都显示了景教受到当时处于主流强势地位的佛教的影响,与洛阳出土景教经幢所显示的情况一致。

    “唐代洛阳的上层人士墓葬有从北邙向龙门发展的趋势,此次发现也反映了景教信徒们受墓葬南移大趋势的影响。这个窟龛群相对独立,很有可能是景教瘗窟群,不过这还需要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罗炤说。

    3 影响:将助力洛阳丝路申遗工作

    龙门石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把该唐代景教遗迹作为洛阳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证据进行保护和研究。

    截至目前,国内发现的早期景教遗物有新疆高昌景教写经与壁画残片、敦煌景教写经与绢画、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景教遗迹则有新疆高昌寺院遗址,其时代为公元9世纪到10世纪,均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

    焦建辉说,《唐会要》中两京“波斯寺”改为“大秦寺”的记载显示了洛阳曾有景教传播,洛阳景教经幢以实物形式印证了这一史实,而龙门石窟唐代景教瘗穴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景教遗迹,为东都景教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考古学证据,为探讨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据悉,2006年7月初,洛阳发现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景教相关问题研究成为学界热点。龙门石窟这一唐代景教遗迹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景教在长安、洛阳两京地区流布的历史事实,对于研究当时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景教在唐代的传播及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等,弥足珍贵。

    相关链接

    景教在洛阳的流行与衰落

    景教是唐代对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起源于叙利亚)的称谓,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又称作波斯教﹑弥施诃教。公元428年,聂斯脱利派与当时作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基督教正统派分裂后﹐日渐向东传播。约5世纪~6世纪经叙利亚人从波斯传入中国新疆﹐7世纪中叶传入中原。

    唐太宗时,批准景教在长安传播;唐高宗时,批准景教在全国传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景教传入洛阳。武则天信奉佛教,景教受到压制,景教教士集巨资于洛阳建“大周颂德天枢”,并将景教教义佛化,武则天大悦,景教得以继续传播。

    唐玄宗时,景教受到教士和玄宗的保护。天宝四年(745年),玄宗下令将景教寺庙的名称由“波斯寺”改为“大秦寺”。唐武宗废佛,景教同时被禁止。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