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2版:洛阳·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本月启动
今年,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
凝神聚力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康凤立获评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中国传统村落暨美好乡村”旅游地产项目开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今年,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
    一场场高雅艺术演出供市民免费欣赏,一台台群众文艺演出点燃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热情,一间间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劳动之余的好去处,图书馆、文化馆座无虚席……去年,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名单,各项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我市将突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力争年底前,全面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人人分享创建成果,让文化惠民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福利。

    增加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亮点回顾:2012年10月,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启动之后,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市图书馆和县级文化设施,6个新建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全市乡镇(街道)文化站达标数量由122个上升为163个,村级文化大院面积达标数量由1498个上升为2578个。

    新年展望:今年至2015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将基本建成,千人占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以及设施网络设置率、覆盖率和服务受益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完成市文化馆新馆、市广电中心、市职工群众文体活动中心、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老子纪念馆等建设任务,改善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办馆条件,确保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一级馆标准。积极推进县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100%的乡镇、80%的行政村、100%的新型农村社区要建成一定面积的文体广场。

    文化惠民,人人分享创建成果

    亮点回顾:去年,我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贯穿全年、遍布城乡。元旦、春节期间,全市共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40余项2400余场次。牡丹文化节期间,共举办各类演出60场,观众累计超过50万人次。各县(市)区广泛开展“百城万场”广场文化活动,辖区老百姓免费看到精彩演出成为“家常便饭”。每月每村(社区)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和“送戏下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创建带来的好处。

    新年展望: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级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力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每年组织免费为群众演出、举办较大规模文化活动100场以上,每个行政村群众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创新服务,便民利民

    亮点回顾:去年,县级文化馆新配发流动舞台车5辆,全市25个乡镇文化站、2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业务设备实现统一采购和配送;市图书馆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市文化馆向社会公布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和服务窗口,每周免费开放时间在56小时以上;市图书馆接待66.8万人次,市文化馆接待10万余人次,市美术馆免费接待参观4万余人次;市科技馆免费接待参观7万余人次,举办科普大讲堂24期。全市10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对外免费开放,各体育场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

    新年展望:今年,我市将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实施洛阳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数字化工程,使基层群众通过基层服务点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的资源服务;实施全民读书服务工程,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基本实现通借通还。组建洛阳图书信息服务联盟,面向辖区居民开展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文化惠民”购书补贴机制,引导市民读书学习。本报记者 常书香 实习生 石玲玲 通讯员 张武昌 车轰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