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适宜的土壤、优良的水质,孕育出高品质的洛阳大米。可辉煌过后,洛阳大米的发展跌入深谷。如何冲破产业瓶颈,使种植面积有限的水稻成为我市的优势作物,并重新确立其在省内外的品牌地位?
提高种植效率
在种植面积受地形等因素限制的情况下,要发展洛阳水稻种植业,就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积极性。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之所以一缩再缩,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过高。目前,我市的水稻种植采取的多是分别选种、各自育秧、人工插秧方式。其他暂且不说,仅插秧一项,1亩水稻田就够一个人忙上两三天。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尽管我市水稻种植零散,但完全可以利用滩区地势平坦的优势,在插秧、收割等环节中引入中小型专业机械,以提高水稻种植效率。
此外,还可以从完善种植环节入手,尽可能地减少种植户的重复性劳动,以降低人力成本。
健全销售渠道
如今,优质的粮食产品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然而,由于我市的水稻种植和大米生产还基本停留在原生态的自发状态——长期以来,种植户“小打小闹”,难上档次,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方面,也以“坐等”为主,缺乏营销的观念和手段,造成洛阳大米“养在深闺人末识”。
市农业局有关人士认为,我市的大米产业若想实现良性发展,不仅要注重质量,还必须重视营销,建立更为完善的流通销售网络。
他建议,必须搭建平台,让优质的洛阳大米能够被更多市民消费,防止有市无场;通过包装营销,树立洛阳大米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整合优势资源
如何提高种植效率、健全销售渠道,进而带动洛阳大米产业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我市大米产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引入现代农业。具体来说,就是要整合我市水稻种植资源、大米品牌资源,通过公司化运作形成发展合力。
第一,将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稻田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到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手中,统一谋划,统一管理,走工厂化育苗之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实现差异化生产。第二,增大种植面积,为专业化机械作业提供可能。第三,采用专业化品牌营销方式,力争为本土大米树立品牌、形成市场影响力提供更强有力的平台。
“通过公司化运作,将会使洛阳大米的生产和销售更加专业化、商品化,进而取代原有农户‘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最终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业内人士认为。
本报首席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