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夏,马世凯(左一)在老城区北大街附近督导工作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宽阔的额头、红润的面容、矍铄的精神……面前的市老干部督导团副团长马世凯,可亲,可敬。
一提起创建工作,这位85岁高龄、曾驰骋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场的老战士老干部,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对洛阳有着特别的感情。我不怕得罪人,不怕棘手难办的事,只想尽我所能,守护这座城市的美丽、整洁!”
1 大街小巷“找茬子”
在洛阳城的春夏秋冬,不论是在繁华的商业地段,还是在热闹的集贸市场,抑或是在背街小巷,经常活跃着一群身着军装的老人:他们平均年龄70岁以上,或维持交通秩序,或现场督查城市卫生,督促整改。他们就是市老干部督导团。
督导团成立于1992年,主要职责是义务管理市容市貌,马世凯是该团的组建人之一。
督导团大部分成员是部队离退休干部,多数人身体并不好,如何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余热?作为“指挥员”,马世凯制定了铁的纪律——参加会议时,要列队入场;督导时,要像战士一样纪律严明……“这是原则,工作时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才能推动工作,得到市民的理解和尊重。”马世凯说。
同时,按照“干活不干扰,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督导团还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相继制定了每周一例会、各分团每周书面汇报等一系列制度。督导团逐渐成为我市创建工作中一支独特的“生力军”和城市管理的“参谋”。督导团每年出勤上万人次,教育疏导违规车辆5000多台,纠正乱摆乱放和无证经营者5000余次……
督导团的工作也逐渐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以前,有市民不理解:“一群老头子,不在家抱孙子,带着红袖标子,专门出来找茬子。”现在,市民亲切地称赞“这些老头子,没有官架子,不怕碰钉子,能出好点子”。
2 创建工作“活地图”
每天上午8点,马世凯准时来到办公室。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创建工作的关键阶段,他经常不到7点就出门现场督查工作。
22年来,马世凯的足迹遍布洛阳的大街小巷,对全市创建工作可谓了如指掌,哪个社区有什么问题、哪个背街小巷保洁不力,马世凯都一清二楚,被誉为创建工作的“活地图”。
马世凯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每次外出督导时,他坚持坐在副驾驶位置,这样视野开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对督查到的问题,他除将时间、地点、责任单位登记清楚外,还要在现场等待落实结果;重大问题落实后,他还要跟踪问效,反复督导。
在老城区某集市,曾有一条约30米长、2米高的垃圾带,苍蝇乱飞,臭气弥漫,过往行人纷纷抱怨。马世凯带领督导团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督促责任单位清除垃圾100余车,问题得到解决。
从2005年至今,经马世凯督导的问题多达1500余件,大部分得到解决。同时,他还提出各种建议100多条,被相关部门采纳。
基于此,马世凯获得全国老年事业开拓奖。
3 城市管理“百事通”
为创建干净整洁的城市奋斗22年,还要继续奋斗——这是马世凯的选择。
马世凯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的洛阳,占道经营、流动小贩、车辆乱停、小广告乱贴等现象普遍存在。
马世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请缨,要求义务协助有关部门参与城市管理。不久,老干部督导团成立,他被任命为副团长兼秘书长。
城市管理问题多、难度大、易反复,督导团没职没权,怎么开展工作?马世凯给出了答案:“坚持凭党性做事,凭良心做人。”
他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及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习体会。现在,他成了城市管理的“百事通”,经常热心地为年轻同志答疑解惑。
马世凯坦言,他也会遇到一些市民的不理解。有一次,他劝导一名违规占道经营的流动小贩时,对方不满地说:“多管闲事!你这老头儿还能管几天?”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不管,我不管,谁来管?我活一天,就要管一天。”马老说。
耕耘,收获。这些年来,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这里面,凝聚着马世凯和老干部督导团的无数心血。
马世凯说,每天傍晚下班,走在整洁的路上,感受着文明的环境,是他一天中最踏实最幸福的时刻。为了这种幸福,他表示:“只要呼吸不停止,就永不‘退休’!”
本报见习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徐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