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文山市小街镇的银杏种植基地 (资料图片) |
|
为整合资源摸清“家底”
云南省文山州地处中越边境,是边疆民族欠发展地区。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由于属于高寒地区,粮食作物产量比较低,却适合三七、烤烟、银杏等经济作物生长。
“要改变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必须要有总体规划,不撒胡椒面、集中投入、整合资源,才能将大资源转化成大资产。”文山州委书记纳杰这样对记者说。
整合资源的前提是摸清“家底”。离开了准确翔实的数据,就制订不出科学的规划。从2012年12月开始,文山州动员干部3万余名,历时近10个月对全州13789个自然村72.9万农户进行摸底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制州、县、乡、村规划。目前,试点乡镇已将规划编制到户。
记者翻开文山市小街镇三岔河村尚位发家的《文山市三农发展大规划小街镇农户实施手册》,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全镇发展规划及目标,连尚位发家的住房面积、传统作物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大牲畜存栏数等数据也一应俱全。
产业带动富裕农民
文山州传统上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产量不高,效益较低,如今依托自然资源开始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需要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单家独户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难以应对市场风险,“我们通过引进企业,弥合农民与市场的缝隙,真正拉动‘三农’发展”。纳杰说。
记者走进文山市小街镇三岔河村康恩贝集团的银杏种植基地,银杏树苗长势正旺。按照康恩贝集团与农民的土地流转协议,2012年每亩地租400元,之后逐年递增10元。“除土地租金外,银杏种植、施肥、采摘,无不需要用工。流转土地农民如果长期在基地干活,光劳务收入一年就接近两万元。”集团工作人员柏金辉说。
土地虽已流转,但银杏树可以套种其他经济作物,还可以通过养牛等途径补充农家肥,这些工作都交给合作社和家庭经营。以企业经营为主导,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各负其责的农业经营方式在三岔河村“落到了地上”。
市场手段激活农村资产
不少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瓶颈,但又贷款无门。
“我们计划将现有的种植合作社进一步发展为信用合作社,以地租收入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再通过资金互助的形式帮助社员发展产业。”文山市小街镇党委书记杨晓庆说。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文山农业对资金的需求日渐扩大,发展农村金融势在必行。如何把激活农村资源资产与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结合起来,文山州正在进行探索。
文山州相继制定出台有关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流转的相关政策,三证确权工作顺利开展,为未来农村资产交易奠定了基础。截至2013年10月底,文山州三权抵押融资已达5.3亿元,仅林权抵押就达到2.8亿元。
目前文山州正研究引入农业保险、担保公司,政府设立专项保险资金兜底的相关政策,并计划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促进农村金融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据《人民日报》2014年2月9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