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古代洛阳城雄关林立,形势险固,函谷关、伊阙关、广成关等八关合称“八关都邑”,又被称为“洛阳八关”。其中,因上古仙人广成子而得名的广成关,位于汉光武帝所置广成苑的南边,世称“两山夹一川”,自古是宛(南阳)襄(襄阳)、荆楚地区进入京洛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变迁,广成关遗址已不复存在,具体位置也难以确定;广成苑则位于现汝州市临汝镇一带。
1 上古仙人广成子
广成关,因上古时期的仙人广成子而得名。提及广成子,不少人会联想到1990年版电视剧《封神榜》中手持“翻天印”的神仙广成子形象。
相传,黄帝时期,广成子修道于汝水流域的崆(kōng)峒(tóng)山,是道家创始人之一,位居道教“十二金仙”之首。汝水,就是今天的“北汝河”,发源于嵩县车村镇境内,是我市唯一的淮河流域河流。
当时,汝水流域雨量充沛,河道宽阔,崆峒山宛若海上仙岛。广成子独居山中一天然石室,潜心修道,年复一年,活了1200岁也不见衰老。所以,人们把广成子看成仙人,祭拜景仰。其中,流传最广的当数黄帝“西至于崆峒”向广成子问道之事。
黄帝治下,诏令通行天下,江山社稷太平稳固。听闻广成子知识渊博,通晓治国和养生之道,遂前往崆峒山拜见,以求治国之法。不曾想,广成子直言道:“自从你治理天下,天上的云气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来,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黄就飘落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渐渐晦暗。朝野不乏谗(chán)谄(chǎn)之人,我和你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好说的。”
吃了闭门羹后,黄帝只好退去。随即,他弃置朝政,谢绝交往,在静室独居冥想。三个月后,黄帝再次前往崆峒山。广成子见他诚心求教,就与他推心置腹:“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汝形,毋淫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长生……”这段话的大意是:修道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空空,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如果凝神静修,你会由内而外感到非常清爽。不使你的身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长生……
2 仙人修道崆峒山
黄帝“西至于崆峒”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在《庄子·在宥》中有记载。然而天下崆峒有三——北有甘肃平凉崆峒山、中有河南汝州崆峒山、南有广东阳春崆峒山,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崆峒”,难以认定。
对此,《水经注》记载:“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汝州崆峒山在新郑以西150余公里,离黄帝之都较近,从地望上符合黄帝“西去崆峒”之说。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崆峒山”条目下说:“在河南临汝县西南六十里。”
而唐代汝州刺史卢贞曾到崆峒山考察,并撰写《广成宫记》铭文曰:“德高三皇,唯轩辕氏,为皇者师,唯广成子。窈冥昏默,恍惚恢诡,固精治身,以滓为治。功被九域,形存伯纪,至人无已,天道不穷。”以此明确广成子“皇师”的崇高地位。
因此,中崆峒山——广成子住汝州崆峒是国内大部分学者公认的。直到今天,汝州地区仍流传着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
3 皇家猎场广成苑
广成子道行颇深,享有盛名。仙逝后,人们为纪念他,将崆峒山附近沼泽地,命名为“广成泽”。广成泽地域广阔,水草丛生,鸟兽成群,是狩猎的好地方。
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辟广成泽为广成苑,作为皇家校猎场所,即军事演习基地。东汉的安帝、顺帝、桓帝、灵帝等曾到广成苑游猎。
然而,汉安帝在位时,广成苑险被废除。据记载,当时邓太后临朝听政,崇尚节俭,认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国家依靠文治即可,打猎尚武,劳民伤财。于是,公元108年,汉安帝下诏,将广成苑借给贫民垦种。
见此情形,大文学家马融曾作《广成颂》,赞广成苑堪称天然猎场,以讽谏将广成苑开垦种地的荒谬做法。他认为文武之道不应废弛,希望重兴田猎之仪,使臣僚百姓复睹天子的威严。这种想法明显与邓太后背道而驰。邓太后一怒之下,让马融十年不能升迁。
安帝之后,东汉历朝皇帝仍到广成苑游猎。到了唐代,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也曾驾临此地。
同时,广成苑还是温泉胜地。班固在《东都赋》中写道:“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都城之外,因原野以作苑,顺流泉而为沼。”“苑”即指广成苑,“沼”为汝州温泉。由此可见,帝王除游猎外,还有更大的兴趣所在,那就是到温泉沐浴。
如今,汝州西部仍然保留了“温泉镇”。
4 古关遗址今难觅
根据史料记载,广成关位于广成苑南边,距崆峒山不远,虽为东汉末年所设八关之一,但早在周平王时就已存在。当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将王子分封到汝河流域,并在今汝州市临汝镇设广成关,以形成洛都南部第一道防线。公元26年,汉光武帝刘秀封大将邓禹为梁侯,命他守广成关,邓禹死后就葬在广成关。今涧山口水库南边有邓禹村,就是以邓禹的名字命名的。
如今,崆峒山上仍然存留广成庙。由于几经兴废,其始建于何时已难以考据。
年代久远,烽烟消散。关于广成关遗址所在,已难以确定。但这里关于广成子修道的传说,广成泽、广成苑的历史,都为人们寻找广成关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