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安山和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 杜卿 摄 |
| 乔安山及“雷锋班”成员与孩子们一起种下“雷锋树” |
|
核心提示
3月5日的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是什么?雷锋精神是否与“牺牲自己、幸福他人”画等号?在“遇到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话题盛行的今天,雷锋精神如何传承发扬?昨日,雷锋生前亲密战友乔安山及“雷锋班”成员吴锡有和曲宗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体会。
昨日,在市实验小学举行的“学雷锋,放飞梦想,引领幸福人生”活动现场,雷锋生前亲密战友乔安山、“雷锋班”第22任班长吴锡有和现任副班长曲宗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小学生阐述了新时期下的雷锋精神。
1 乔安山:“扶老人被讹”不该被刻意放大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1959年,乔安山在鞍山钢铁公司结识了19岁的雷锋,并同住一间宿舍,共同工作,情同手足。
“遇到跌倒老人该不该扶?”针对网上的这一热点话题,乔安山讲述了他的一个亲身经历。
1988年冬的一天,他从沈阳返回铁岭,途经辉山时遇到一位被车撞倒的老人。乔安山见到后,立刻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
谁料想,待老人家属赶到后竟质问乔安山:“不是你撞的人,你干吗送医院?”“当时确实非常伤心,但我一点儿也不后悔。”乔安山认为,当今社会,“扶老人被讹”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毕竟是少数,不该被刻意放大。
“如果再看到摔倒的老人,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扶起他。雷锋精神需要传承,人心不能倒!”乔安山说。
2 吴锡有:不添麻烦就是践行雷锋精神
吴锡有1996年入伍,2005年任“雷锋班”班长。他曾5次荣立三等功,现为“雷锋班”伪装连指导员。
在谈到新时期如何传承雷锋精神时,吴锡有认为应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他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各项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牺牲自己、幸福他人”被看作是雷锋精神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雷锋精神其实就蕴含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它可以是一句善良的话,也可以是一个安慰的眼神……
“食堂就餐后自觉清理餐桌卫生,不给服务人员添麻烦;跳广场舞时音量放小,不给需要休息的人添麻烦;过马路不闯红灯,不给交警添麻烦;今日工作今日毕,不给单位添麻烦……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表现。”吴锡有说。
3 曲宗明:点滴小事也能汇成社会大能量
在叔叔、“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的影响下,身为90后的曲宗明也加入了“雷锋班”,现为“雷锋班”副班长。
曲宗明说,不少人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在本职岗位之外做好事。但实际上,年轻人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坚守职业操守,也是践行“雷锋精神”。
“医生救死扶伤,用心开好每一个药方;公务员一心为民,向腐败说不;企业家用心搞生产,拒绝黑心产品……这些看上去微小而平凡的小事,但只要这些点滴小事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曲宗明说。
本报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孙静 徐巧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