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西工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西工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西工区八届三次会议召开
代表心中有杆秤
实施“三强战略”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
委员是咱的贴心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2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实施“三强战略”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
——西工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2013年:亮点纷呈 精彩西工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全年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88.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市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连续8年居城区前2名;固定资产投资117.4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居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亿元,同比增长14.6%,连续9年位居全市之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770元、10740元,同比分别增长11.4%、12.6%。我区荣获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产业升级不断加速

    服务业优势持续扩大,全年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26.3亿元,新增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工业转型不断加快,全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23.6亿元。生态观光农业稳步发展,总投资170亿元的洛都皇苑项目完成安置区总规编制和一期土地征收工作,安置房具备动工条件,金水湖兴利库容调整工程成功签约,新增生态林62亩、经济林200亩。

    ●城乡面貌大幅提升

    旧城旧村改造全年完成投资92亿元、征迁266万平方米、开工308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创建不断深入,环境创优、创模、农贸市场管理等多项工作位居全市前列,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综合考核居全市第一。

    ●开放招商成效显著

    引进省外境内资金3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2%、31.9%。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53个,总投资约39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全年投入民生资金6.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6%,荣获市“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事业持续繁荣,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社会大局更加稳固

    西工区被评为全市“安全洛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消防工作先进区”。信访维稳成效明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49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办结群众诉求1.3万余件,我区荣获市“网民诉求工作先进单位”和“110联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2014年:精心谋划 再图发展

    ●着力发展,紧扣五个关键词:

    紧扣“改革开放”,着力增进发展活力。

    紧扣“转型升级”,着力提高产业层次。

    紧扣“文化特色”,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紧扣“发展为民”,着力增加群众福祉。

    紧扣“服务至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八届六次全会部署,围绕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以“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实施“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的“三强战略”,持续推进“八大提升工程”,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高民生改善幅度,强化平安和谐保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新提升、新跨越。

    ●破解难题,重点强化十项工作:

    (一)强化服务业升级,在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上求突破

    一是坚持高端引领,大力提升商圈品牌影响。以省级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龙头”,加快商圈融合和特色培育,支持建业凯旋广场、王府井、中央百货等企业升级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抓好丹尼斯购物广场、希尔顿五星级酒店、兴华地下步行街二期等项目,布局一批高档酒店、现代商务、文化休闲、专业购物项目,打造全市业态最新、活力最强的商务中心区。二是坚持骨干带动,做强做优信息金融产业。围绕信息中心建设,抓紧百脑汇科技广场、金沙广场等项目,加快信息产业孵化器和“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夯实信息产业发展支撑。围绕金融中心建设,积极筹建金融行业协会,建立金融企业联席制度,加强金融行业自治和政府监管,保持健康繁荣的金融环境。三是坚持特色主导,积极打造总部楼宇基地。优先规划建设高档商务楼宇,鼓励楼宇提升外部形象、完善服务设施,打造全市商务办公“首选区”。

    (二)强化工业转型,在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区上求突破

    一是持续增大产业竞争优势。抓好正大食品产业园三期、国机重工产业园、沃德福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改造生产技术、扩大经营规模,依托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丰湾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腾野物流智慧云服务平台等项目,引入第三、第四方物流,做强现代物流板块。加快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对接台商智慧科技新城项目,着力培育智能科技产业集群。二是持续做强产业发展支撑。鼓励企业组建技术、检测、研发等平台,逐步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大“腾笼换鸟”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项目。大力引进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项目,重点发展物流配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服务业,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体系。三是持续提升园区功能形象。完善园区路网、供水、供热、燃气、排污、环卫等基础设施,积极搭建金融、信息、医疗等公共生活服务平台,加快园区城市化进程。

    (三)强化文化产业培育,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求突破

    一是以彰显历史为导向,不断夯实文化产业载体。加快隋唐九洲池城市广场、上阳城历史文化街区、沿涧河历史文化景观带等项目建设,积极运作火车站站前文化广场等项目,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载体。二是以放活放开为原则,不断丰富文化市场业态。着力扶持民营博物馆、书画院、艺术团等文化传媒企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亮点”。三是以便民惠民为方向,不断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四位一体”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文化服务“硬支撑”。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办好公益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文化服务“软配套”。

    (四)强化科学征迁改造,在拓展城市空间上求突破

    一是优先抓好安置房建设。加快东涧沟、西小屯、瞿家屯、后李等村和纱北名苑等地块的安置房建设,合理制订选房方案,努力让群众早日回迁、满意回迁。二是稳步实施旧城区征迁。完成春都冷库等7个征迁项目扫尾工作,加快中储金谷、环保巷二期等项目征迁,确保年内见成效、出形象。三是不断提高征迁运作水平。积极探索尝试“市场先导、居民主导、政府引导、多方疏导”的群众自治改造模式,努力打造征迁改造“西工样本”。

    (五)强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求突破

    一是招优引强,持续提升招商质量。围绕全市“4431”重点产业和西工区产业优势,着力引进一批效益高、前景好、带动强的项目,努力形成产业“雁阵”效应。加强招商“五库”建设,创新招商方式,高水准包装一批优质项目,吸引国内外名企、行业龙头投资兴业。二是招才引智,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围绕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朝阳”产业,积极探索“人才+项目”招才引智模式,吸引高端团队和人才到西工创业。三是强化帮扶,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定期举办银企洽谈会、楼宇推介会、人才招聘会,落实完善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引导鼓励重点企业战略重组、上市融资,努力打造全市民营经济“洼地”。

    (六)强化美好乡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求突破

    一是强化龙头带动,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启动洛都皇苑项目一期征迁工作,加快五湖十六院等项目基础施工,力争建成大鼎祈福广场和景观大道;努力提升樱桃沟景区配套设施,打造全市近郊休闲度假“首选地”。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强化典型引路,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启动2个美好乡村建设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样板工程”。健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一村一亮点、一村一名片”的农村建设新格局。三是强化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实施3000人安全饮水和枣园涧河桥改建工程,提升通组通户道路10公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扎实推进一批惠农工程,让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七)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在丰富城市内涵上求突破

    一是围绕功能提升,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光华路、嵩山北路等市政道路征迁,实施七一南路等道路改造提升,不断提高道路通畅度。新建公厕2座,新购置一批环卫清扫器械,加大环卫硬件投入力度,提高环卫职工待遇。实施西南环高速两侧2800亩土地绿化,形成集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对原310国道两侧、市教育局等3家单位、上阳路等5条道路、盛世唐庄等9个小区进行绿化提升,创建生态园林小区3个以上,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绿化景观。二是围绕品位提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门前“三包五不准”责任管理,着力打造中州中路、王城大道等4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路”。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优势,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治理,打造全市市容环境“窗口”城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生态”三大工程,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城区。三是围绕服务提升,加强和谐社区创建。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深化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业,打造社区服务亮点,培育社区文化特色,力争使“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八)强化民生改善,在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上求突破

    一是以加大投入为保障,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完成一批学校功能室、直饮水、塑胶操场铺设等硬件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力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公共卫生综合楼建设,实施红山卫生院搬迁,发展民营专业医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强化人口计生管理服务,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工作的“省优”和“国优”成果。加快行政服务大厅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二是以扶弱济困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复退军人、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不断提高就业率。积极打造示范性养老院,努力实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全运营,引进培育民营养老企业,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格局。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低保、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残疾人等扶危济困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九)强化平安创建,在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上求突破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源头防控,消除各类不和谐因素,保持社会大局平稳。

    (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在优化发展环境上求突破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努力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民主、务实、为民、清廉型政府。 (西宣)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