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
莉莎 | |
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柳身
1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洛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克难攻坚,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克难求进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五年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16.6亿元增加到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974.3亿元增加到258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77.1亿元增加到1257.7亿元。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40.8亿元,年均增长11.2%。
这五年,我们加快转型调结构,产业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973个。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编制产业规划,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89个。五年累计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469个。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步伐,五年建立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5个,实施国家、省科技项目492项,荣获省以上科技奖177项,申请专利2.4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9%提高到9.8%。严格项目准入,淘汰落后产能,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3%。
这五年,我们拓展提速抓城建,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1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4%。新区规划面积拓展至5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核心区、伊滨新区两个城市组团。加快洛北城区改造步伐。累计开工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面积7721万平方米,建成283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市政道路86条,4座桥梁竣工通车,新增供热面积927万平方米。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西气东输二线入市管线、中石油安-洛线入市管道建成通气,结束了我市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史。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4%提高到37.9%。“四河七渠”治理成效明显,水系品位不断提升。
这五年,我们强基固本惠“三农”,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解决饮水安全问题154万人。硬化通组通户道路11487公里,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5%,森林覆盖率由42%提高到47%。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减少贫困人口29.9万。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与优势央企(省企)的战略合作,扎实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开放招商力度。五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93个。在洛投资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分别达到24家和35家。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由150家增加到330家。
这五年,我们改善民生促和谐,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980亿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的6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820元和8756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5%。企业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从1104元提高到1758元。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3.4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7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8.1万户。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首家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
这五年,我们转变作风提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99件,政协委员提案1867件,满意率均在98%以上。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2部,出台、修订政府规章37件。持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2%。建立完善110城市应急联动服务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开展“电视问政”“群众评诺”等活动,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农业基础依然薄弱,扶贫任务重,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低,新型城镇化亟待破局;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保护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压力增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民生欠账还较多,就业不充分及教育、医疗等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稳定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机关作风、干部服务意识与群众期望尚有差距,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还比较突出,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洛阳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主动担当,奋力攻坚,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是:建设产业优势突出的富强洛阳。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洛阳。建设便民高效的智慧洛阳。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洛阳。建设平安和谐的幸福洛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厘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更加注重科学谋划,提升可持续发展空间。坚持以科学的战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城市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搞好规划衔接,使各项规划既有技术路线,又有项目支撑,确保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执行更具可行性、发展更具长远性。二是更加注重转型发展,做到提速增量和提质增效并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质资源,靠增量扩张拉动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取得前沿突破,促进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实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三是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洛阳新区要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区、生态功能区、产业功能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目标。洛北城区要以棚户区改造为带动,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破解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土地等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四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改革转变机制、破解难题,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取得突破。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思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五是更加注重集聚优势,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坚持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将历史文化、生态、山水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打造帝都文化、佛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增强城市软实力。六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办好惠民实事,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搞好扶贫济困,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依法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3 2014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强化服务企业。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强化项目带动。依靠项目调结构、促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强化载体支撑。围绕主导产业链谋划建设项目,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发展。
(二)坚持扩大规模、增加总量,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业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和会展业。编制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抓好一批综合性物流项目。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引进电子商务零售巨头,大力培育新兴业态。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
(三)坚持强基固本、惠农富农,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壮大牡丹产业。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开发,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工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提升“菜篮子”工程质量。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全面深化扶贫攻坚。完成扶贫搬迁9091户,改造危房1万户,力争6.87万人实现脱贫。
(四)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努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完善洛河以北城区功能。继续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开工建设新街跨洛河大桥、九都路东延长线、洛浦公园整体提升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新区开发。洛阳新区要强化产城融合,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创新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增强县城小城镇承载力。加大县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工业强镇、旅游名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强化区域发展支撑。加快热力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公交增容,加快公交场站、人防过街通道及天桥建设。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山青水碧、环境良好的美丽家园。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水、重金属污染防治,减少雾霾天气。加快实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节能降耗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启动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和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提升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城区周边绿化、组团绿化、通道绿化等项目,新增城市绿地330公顷,造林2.7万公顷。加快实施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工程和涧河、瀍河、中州渠等治理工程,确保引黄入洛工程年内全线贯通。
(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释放一切创造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重组。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领域的具体办法,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大力开展“开放招商提升年”活动。完善招商机制,全面落实政策,加强项目储备,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力度,提高项目落地率。围绕重点产业,按照延链、补链、建链、强链集群发展的方式,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大员招商、驻地招商。努力扩大进出口贸易,优化出口结构,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
(七)坚持民生为本、和谐为基,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抓好城市区幼儿园配套建设,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美丽园丁教育基金项目,全面提高教师和校长的教学研究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万套。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继续推进优势医院倍增计划,完善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协作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4 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能力、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解决“四风”问题,勤勉尽责、务实创新,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为全市人民和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坚持科学理政,打造学习型政府。建立健全经常化、普遍化的学习制度,积极营造公务员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知识层次和更新思维方式,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确保政府工作更富创造性、更具科学性。
坚持为民勤政,打造服务型政府。全面准确履行政府职能,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把政府工作着力点转到创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上来,转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上来,转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更多精力放到服务发展上,把更多财力用到民生改善上,把更多的改革红利落到群众身上。
坚持放权简政,打造效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不必要的资质许可和资格认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行政职权目录。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优化跨部门审批流程,推进许可事项联合审批、网上审批,做到咨询事项一次说清、办事程序一次讲清、能办事项一次办清,让审批流程更合理、项目落地更容易、群众办事更便捷。
坚持公开施政,打造阳光政府。制定投资领域负面清单,规范、公布所有涉企优惠政策并抓好落实,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便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逐步将水利、交通、医药、扶贫等项目引入平台交易。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公开,及时主动公开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信息,扎实开展百姓问政活动,做到重大事项让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群众参与、权力运作让百姓监督。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完善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能力。完善决策咨询、社会听证、重大事项评估等制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和审批主体自由裁量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坚持廉洁从政,打造清廉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出境考察,禁止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一律只减不增,“三公”经费一律只减不增。全面推进政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全程监察,加强政府采购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管理与监督。敢于动真碰硬,铁腕问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重任在肩,更当百倍努力。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务实重干,为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