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2013年统计公报,用一连串数据亮出了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
“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这些数据给我们呈现出一幅肃穆庄严、沉稳大气、健步而行的中国经济运行图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表示。
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连续两个季度增速下滑,第二季度增速落至7.5%,外界担忧全年7.5%的增速目标能否实现,国际上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四起。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7.7%,其他主要调控目标处于预期目标之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
人们注意到,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央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政策定力、沉着冷静应对,没有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而是在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上积极探索,明确了要努力使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目标,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就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沉稳守中。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潜力。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45亿元,实际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超过年初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7.7%、7.5%、7.8%、7.7%,始终维持在7.5%至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稳定性明显增强。
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壮大,使得经济增速每个百分点对应的增量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谢鸿光强调,去年7.7%的GDP增速,对应的增量是49375亿元,大于1994年全国GDP总量(48198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2013年稳增长取得重要成果,此前连下台阶的中国经济增速在新的区间基本稳定下来了,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政策体系,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都大大增强。
放眼世界,2013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波动频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34个成员国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3%,低于上年1.5%的增速,显示全球经济复苏整体仍显脆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材料也显示,2013年从季度增速来看,美国经济增速比上年下滑,欧元区经济仍然为负增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下滑。
“在持续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能实现7.7%的增长,这个增速是较高的,成绩是难得的。”谢鸿光指出。
祝宝良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2014年经济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展望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极大提振企业和社会信心,宏观调控政策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