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山水、生态、文化等资源,对洛阳打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比较优势,实现旅游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至关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注重生态、传承文化的原则,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坚持“文化立市”和“旅游兴市”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彰显文化特色,在全国率先建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如何盘活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和扩大洛阳竞争力和影响力?代表、委员和市民纷纷建言献策。
盘活山水资源
做好洛阳旅游“大文章”
洛阳山水资源丰富,群山环绕,河川密布,资源禀赋堪称一流;洛阳拥有国家5A级景区5个,数量占全省一半,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国家4A级景区12个,多数属于自然山水景区。但与国内山水旅游名城相比,甚至与一些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旅游业综合效益远远落后,与我市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匹配,如不加快转型升级,优势就可能丧失。
去年,总投资120亿元的洛阳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投资37亿元的老君山景区提升项目、投资40亿元的西霞院旅游度假区项目(南岸)、投资40亿元的伊河源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等成功签约,标志着我市旅游产业正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业态丰富的生态旅游转型。
市人大代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说,现在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洛阳旅游产业要赢得大发展,必须让沉睡的山水灵动起来。开发山水资源,一定要打文化牌,深挖景区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游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还有不同的文化体验。
“盘活山水资源,加快旅游转型,关键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拳头产品。可以从嵩县、栾川、新安、汝阳等县筛选出一到两个能代表洛阳特色的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使其产生‘云台山’效应。”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全面提升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启动中原影视文化产业园、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核心文化旅游品牌。
盘活文化资源
彰显洛阳文化“新特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作为千年帝都的洛阳,文化遗存丰厚,是洛阳最叫得响、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品牌,也是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我市将更加注重集聚优势,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坚持走特色城市发展之路,推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将历史文化、生态、山水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打造帝都文化、佛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增强城市软实力。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市政协委员、市天艺艺术家俱乐部理事长宁健认为,一要发挥政府投资旅游项目对我市旅游业的拉动作用,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要积极探索多元营销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二要整合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市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不少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上缺乏尝试,重生产、轻包装。文化企业应该在设计相关配套产品方面下功夫,打开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宁健说。
李学武认为,要在全国率先建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首先要盘活人文景观资源。目前,一些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专家能看懂,但部分外地游客反映看不懂,因此,我们在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中,不但要有专家视角,还应有游客视角。
市书画家协会主席魏驰卓说,要盘活帝都文化、佛教文化资源,就应统筹规划,在深入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恢复建设彰显文化底蕴的特色建筑,让沉睡的文化醒来。可以先打造以周文化、隋唐文化为代表的帝都文化形象,建立历代文化展览馆,充分展示各时期历史文化。
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奎元表示,要加快洛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谋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和示范园区,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打造一批体现洛阳文化精髓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精品力作,让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走进群众生活、形成新的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盘活生态资源
打造碧水蓝天“新家园”
良好的生态是最难得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绿色发展的根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注重生态、传承文化的原则,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市人大代表、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张之正认为,生态环境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会引起各种疾病。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等,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
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局长陈亚利表示,今年,我市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三大工程”,全力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燃煤设施整治、河渠排污口截污“三大战役”,确保环境安全。
市林业局、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启动林业生态提升工程、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和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城区周边绿化、组团绿化、通道绿化等项目,新增城市绿地330公顷,造林2.7万公顷,着力打造景观廊道、环城林带、城郊森林、湿地公园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加快实施洛河市区段东西延伸工程和涧河、瀍河、中州渠等治理工程,确保引黄入洛工程年内全线贯通。
本报记者 常书香 见习记者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