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本,利民惠民。长期以来,我市一直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办好十大民生实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市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办好惠民实事,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搞好扶贫济困,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依法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城市为民而建、因民而兴,真正成为洛阳人民的幸福家园。
如何把关乎民生的各项大事做好?代表、委员和市民纷纷建言献策。
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新的一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我市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通过实施美丽园丁教育基金洛阳教育培训项目,加强教育薄弱地区教师培训,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城市区幼儿园配套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职业教育整合等方面工作齐头并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局长侯超英认为,要实现教育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全面发展目标,前提是做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在这方面,我市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侯超英说,未来一年,我市应健全教育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权责,建立一套运转协调、权责分明、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针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市人大代表、汝阳县实验高中教师李继贤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县域内师资的统筹管理,建立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轮岗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做到有编即补。“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有关部门应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进行必要的合并,这样既能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缺编问题,也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李继贤说。
完善社保体系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新的一年,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推动社保扩面、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举措,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提高。
市政协委员、市人社局局长张玉琪认为,新的一年,我市应从完善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后经办管理工作入手,利用社会保障一卡通发放的契机,统一全市医疗、生育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医疗、生育保险基金全市统收统支及市内看病就医统一结算。
“此外,社会保险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让更多人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兜底功能。”张玉琪说,一方面,要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为入手点,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进机关全供事业单位和各类高风险企业、服务业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力争使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基本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市政协委员、洛阳逸康老年服务中心董事长王锋认为,在完善养老体系过程中,民营资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王锋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面向大众、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促使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快速发展。“有关部门可以搭建贷款平台,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出台系列贷款支持措施,推动养老行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王锋说。
增强服务功能
百姓就近得到实惠
对于住在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八一北路社区的老年人陈欣洁来说,身边发生的两件事让她感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文化服务带来的实惠——每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都要上门为她检查身体;每逢节假日,她家附近的广场都有文艺演出。
增强公共卫生、文化服务功能,是我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市将不断完善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协作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居民就医“一卡通”工程,让群众看病更便利。
“还可以考虑加快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增强老百姓的预防保健意识。”市人大代表、市第一中医院院长石莉说,中医药是中华文化国粹,也是当前国家倡导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建议我市利用山区优势开展地道中药种植,加大中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同时,规范发展社会养生保健机构,强化中医药预防保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回望过去的五年,我市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展望未来五年,我市将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市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创建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市,完善城乡体育设施——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我市繁荣文体事业做出的部分规划。
市人大代表、大唐洛阳首阳山发电有限公司设备部部长王辉认为,随着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覆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促和谐保稳定
加强平安洛阳建设
上个月,我市55家政务微博2013年度排名新鲜出炉,市公安局微博“@平安洛阳”在新浪、腾讯两大微博中均列全市政务机构微博第一名。自2012年6月我市开始对政务微博考核以来,“@平安洛阳”历次排名都是第一。“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在微博上发条信息,第一时间就能收到回复。”不少市民这样评价。
这只是我市加强平安洛阳建设的一个缩影,我市已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持续加强平安洛阳建设仍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这不仅包括组织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健全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等内容,还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构筑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等工作。
如今,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李庆刚说,目前建筑工程层层分包,环节繁琐,任何部位出现资金断裂,都有可能出现上述问题。因此,建议在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的基础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建项目工资支付负总责的方式,从源头上遏制因出借资质、转包、违法分包等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
“平安城市,不仅是让老百姓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更要让人有一份‘安心’。”市人大代表、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薄钧认为,平安建设具体而言,就是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实惠的同时,还拥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无论是客商还是外地游客,要让他们感到这座城市是安全的;生活在洛阳的市民,没有安全压力,生活安乐。
本报记者 李岚 张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