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我常怀敬畏和感激。一本书,似一艘阅世之舟,捧读它,可以载你驶入生活的海洋,总有收获。
小时候,四叔家有不少藏书。四叔虽事稼穑,但很有学问,非常会讲故事。农闲时,或逢雨雪天,大人们会聚到四叔家的牛舍内,听他讲《三国》说《水浒》。我和小伙伴们,趁势挤在大人中间,躺在牛草堆上,沉浸于险象环生、热闹异常的故事中,屏着呼吸不敢出声,心里对四叔口若悬河地谈古论今非常羡慕。所以,我自从上学认字以后,就从四叔家借来线装本,生吞活剥地看个不够。
那时农家的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冬春拾柴捡粪,夏秋割草放牛。只有完成这些关乎一家生计的事情后,才是做作业看书的时间。冬季天短夜长,晚上看书既耗油费钱,又影响家人休息,只有早起到学校,点燃麻籽串或沤过的麻秆,照着亮看书。
如果说最初我是被章回小说的曲折情节以及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吸引的话,后来,就慢慢品出了书中的种种味道。我幼时生吞活剥的第一部书是《兴唐传》,因被各路好汉的一身武艺吸引,不知不觉熏染上了侠义之气。
我看的第二部书是《薛仁贵征东》。看到周青劝薛仁贵去投军所说的“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时,竟联想到,一个人要想为国效力,必须具备为国效力的本事。如果什么都不会,拿啥去“货”呢?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瞬间偶思所得,如电光石火,照亮心灵。
参加工作后,读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工作时,我潜心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做事;闲暇时,捧读心仪之书,一路走来,已年逾古稀。如今,虽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而我对书的喜爱,依然“青灯有味似儿时”。但老来读书,一些念想已渐渐淡去,只把读书当作一剂养心汤饮用。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依我自己的体会,人生不论哪个阶段,都需要书香的浸润。读好书,是心灵在古今中外的智慧中沐浴的过程。当一卷在手,纵观古今,思接千载,偶有所得,心领神会,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