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黑白混淆:
“四知先生”敢直谏 弹劾权贵遭诬陷
杨广:兴百役无德 开运河有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3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洛阳周太庙初探
□郑贞富
孔子问礼 蒋崇阳 画
    核心提示

    在去年年底,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时说,要细读《孔子家语》等书。《孔子家语》是古代记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详细记载了孔子到周都洛邑向太庙守藏史老子问礼和拜谒太庙的历史。周太庙是陈列九鼎、制作和弘扬礼乐的圣地。形成于周代并传承于后世的礼乐制度,是奠定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和泱泱大国的核心规范,是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珍贵遗产。位于洛河之滨的周太庙,是800年周王朝和千年帝都洛阳的象征,是历代华夏儿女的心灵家园,是中国礼乐制度的零地标。

    1 太庙的定鼎大典

    周武王灭商不久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周公摄政第五年(约公元前1038年)五月,正式营建洛邑。《尚书大传》说,周公“卜洛邑,营成周,改正朔,立宗庙,序祭祀,易牺牲,制礼作乐,一统天下,合和四海”。

    周公经过占卜表明,瀍水以西、涧水以东、洛水之阳,是营建新都的“天下之中”。新都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而宗庙是都城最重要的建筑,因为《左传》等上古文献称,凡城市中有宗庙者为都城,无宗庙者是一般城邑。

    宗庙,即太庙,在西周文献《逸周书·作雒解》中称为“丘兆”。该书说,洛邑“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意思是,洛邑北临郏山(邙山),南向洛河;太庙在南郊,即洛河以北的城南地域,其功能是祭祀上帝、日月星辰和后稷等历代先王。后稷是周的先祖,是建都于偃师的帝喾之子,帝喾是黄帝之曾孙。

    太庙最重要的礼器是九鼎。《史记·周本纪》说,洛邑“卒营筑,居九鼎焉”。九鼎是传国之宝,是王权的象征。当初,大禹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载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俱有龙纹,又称“九龙神鼎”。夏传于商,商传于周,迁之于洛邑。

    洛邑建成,则举行定鼎大典,这标志着周王朝以洛邑为都城,君临天下。此即《何尊》铭文所记,成王“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义)民”。

    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戊辰这天,成王在洛邑举行定都盛典,会盟诸侯,列九鼎于太庙,周成王率诸侯、群臣入太庙,祭祖先和上天,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即颁行周公所制的周代礼乐。

    2 孔子问礼于太庙

    《洛诰》载成王对周公说:“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意思是说,把营建洛邑之功记录下来,举行祭天庆功大礼后,将记功简册送太庙收藏。太庙收藏着所有王室典籍及国之重宝,包括九鼎、先王之典法、载全国民数和山川形势之版图、群臣百官之功书等。此类档案均上呈太庙保存,作为统治者处理政事、稽查官员、统治臣民的重要凭据。

    管理太庙的机构称“天府”,又称守藏室,《周礼·天府》说:“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天府是由31名官员组成的重要政府机关,其长官为守藏史,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曾担任这一重要职务。老子的《道德经》,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汉字,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是传统文化的圣经。

    公元前518年春天,向往周文化的鲁国学者孔子到达洛邑太庙,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孔子参拜了周太庙,见到那里的“金人”。《孔子家语》称他曾“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孔子感叹道: “吾今乃知周公之圣与周所以王也。”

    孔子离洛返鲁后,创办了私学,收徒讲学。孔子去世后,儒家学派在孔门弟子的传播下迅速发展,其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3 诸侯问鼎于洛滨

    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他们纷怀不臣之心,问鼎洛邑。

    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讨伐位于今嵩县的陆浑国,陈兵于洛水南岸。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九鼎在周,其大小轻重如何?”王孙满从容对道:“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闻此,知灭周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整师而归。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子延立,是为周赧王。他刚继位,秦军就越过函谷关,大破魏军于焦城(今三门峡境内),大败韩军于岸门(今许昌西北),大破楚军于丹阳(今西峡县西),转而北进,兵临洛邑,向周赧王索要九鼎,由于齐国出兵干预而未果。

    不久,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秦武王从宜阳入洛阳太庙,在举鼎之时,力尽失手,鼎坠于地,将胫骨压断,流血而亡。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焚周太庙,并夺去九鼎宝器。

    4 太庙遗址今何在

    《周礼·考工记》说,都城的建设格局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思是太庙和社稷坛在城市南部的东西两侧,宫城居中,其后为市场。经考古发掘证实,东周王城遗址大体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东干沟(今东涧沟)村北,东北角在今洛阳火车站东约1公里,西南角在今兴隆寨村西北,东南城角尚未找到。因此,东周太庙的位置应位于紧邻洛河的王城南部。

    从考古看,上古时期的太庙都位于王陵区的南部。这个时期的王陵和贵族墓大都在城邑之内。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在二号宫殿北发现一座王陵,而二号宫殿是一个以中心殿堂为中心,由四周城墙、廊房组成的祭祀性建筑群。考古学家叶万松、李德方等人在1991年洛阳夏商文化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此建筑即夏都宗庙。

    东周王城的王陵区在该城东区,大致位置是:北至周王城广场北侧,南至西工体育场北侧,沿体育场路东西两侧各一至两公里的区域。2000年,在市27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两座大型王陵,出土一尊内壁铸有“王作宝彝”铭文的青铜器。2002年年底,在配合王城广场建设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王陵的陪葬坑,即天子驾六车马坑。

    根据上古太庙建筑的规律推测,东周太庙位于王陵区的南侧,即洛河北岸、以今电视塔和西工体育场为中心的东西两侧。2004年冬,在此区域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面积宫殿建筑基址。发掘区位于今瞿家屯村东南,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发现有城墙、宫殿台基及与之相关的排水管、水渠、水池、仓窖等,特别是大殿南部砌有鹅卵石的半月形水池,与文献记载的宗庙“泮水”完全一致了,证明这里正是东周太庙遗址的一部分。

    根据《国语》《战国策》等文献记载,九鼎立于太庙后,自西周至东周800年中并未移动,因此这里也是西周太庙遗址。周太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和公共园林,清代学者阮元《问字堂集》说:“明堂、太庙、大学、灵台、灵沼,皆同一地。”这里是举行祭祀、会盟诸侯、讲学、观测天象、阅兵演武和乐舞表演的综合性场所,《诗经·灵台》就是描述太庙乐舞表演的著名诗篇。

    中国礼乐文化起源于五帝、夏商时期,但完成制度化是在西周定鼎之时。周太庙是礼乐制度的零地标,是道儒文化之根脉。启动周太庙复原工程,与天子驾六博物馆形成一条周文化带,将极大促进洛阳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洛阳”的建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