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改革发展的征程上,2014年全国两会,注定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节点——
在代表委员的审议讨论里,在会内会外的互动交流中,在两会达成的共识和成果里,改革,成为最强音,汇聚成澎湃激越的主旋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引擎,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向着中国梦的美好目标奋勇前行。
1 这是高亢激越的主旋律
——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汇聚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3月7日下午,广东代表团小组会上,一场条分缕析的讨论在热烈进行——
“产能严重过剩是个老问题,为什么依然存在?深挖根源与盲目追求GDP有关。”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抛出话题。
“转型当务之急要改革政绩考核方法。”他补充说。
“汕头电子商务发展很快,但现行GDP统计体系难以充分反映内需结构变化。”汕头市市长郑人豪代表接过话头,改革GDP统计方法,就应把价值和服务算进来。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曾志权代表说:“政绩考核体制和GDP统计方法都要体现质量和效益导向,才能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从产能过剩讨论到端正政绩观、改革GDP统计方法,从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经济活力,到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从保护生态环境到推进民主法治……回首两会,无论是人民大会堂还是小组讨论分会场,全面深化改革的讨论不断碰撞、延伸。
“有人对下放审批权力想不通,对不起,想得通要减,想不通也要减。”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代表如此表达政府简政放权的决心。
“无论是国企、民企,要以最大的包容性,打通融合,实现共赢,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腾飞。”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委员说。
“1吨钢利润不过一瓶矿泉水钱,钢铁行业不能再走盲目扩张模式了!”湖南省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代富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而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111位政协委员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面对面讨论整整3个小时,共同为教育改革问诊把脉。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不仅回荡在大会堂和代表委员驻地,也传递到千家万户,传向世界。
2 这是凝聚共识的政治殿堂
——聚焦改革建言献策,凝聚力量闯关破障
“我算了下,国企上缴红利用于社保和基本民生的还不到1%。能不能增加国企支出细化用途表,让大家看清楚?”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永忠代表在分组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说。
李永忠桌上,除了四本报告,还有两页写得满满的计算纸。“从拿到报告,我就开始算,一直算到开会前。”他说,谁都知道要改革,可怎么改,改成什么样,要一笔笔算好,一句句说清。“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钱,用数字、任务落实改革岂不效果更好?”
身为会计学教授的卢馨代表用一年时间调研了83个中央部门和22个省份的预算公开。“去年三公经费增加100万元以上的部门,22个部门对增加的理由进行了说明,有19个部门没有说明,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卢馨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透明财政,预算报告不仅提出进一步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还将研究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为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指明了方向。
“改革千头万绪,如果不找准切口、牵住‘牛鼻子’,很难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说。
“破除不合理的利益格局,改革才能给力。”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何宁卡一针见血地指出。
改革要“破障”,就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苏志佳提交一份呼吁缓解“办证难”的提案,梳理了与人一生相关的形形色色证件、证明400多个。
3 这是中国改革再出发
——全面深化改革将照亮实现梦想的航程,展现在世界面前将是一个发展动力更强劲、充满希望的中国
7.5%左右——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迅速引发海内外的聚焦和解读。
“这透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决心。”外媒评论认为,这一目标也可看作是对中国持担忧论者的回应。
换挡和爬坡带来挑战,但更有着大好机遇。中国经济的动力在改革,中国的希望在改革。
“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两会期间面对中外记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细数中国发展的“潜力清单”——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推进,将释放巨大需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大大增强发展的后劲;宏观调控的经验、韧性和定力也一定会创造经济发展的好条件。
而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在经济领域,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领域也将因改革而取得巨大的进步。
从春天的盛会启航,中国改革再出发,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人民群众将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春天的盛会启航,中国改革再出发,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