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仁者忧天下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繁花映面
跳过与绕过
诗意春天
窗外春柳绿
新 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3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大仁者忧天下
□喻清录
齐景公路遇背柴老人 插图 李玉明
    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粮食丰收。德宗外出狩猎,夜宿农户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答:“不乐。”又问:“今岁丰稔,何为不乐?”答:“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它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后又云和籴,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今则遣致京西行营,动数百里,车摧牛毙,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德宗遂诏命复还赵家徭赋。司马光就这件事批评唐德宗:“德宗幸以游猎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载之遇也。固当洗心易虑,一新其政,屏(摒)浮饰,废虚文,谨号令,敦诚信,察真伪……则太平之业可致矣。释此不为,乃复光奇之家;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又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户户复其徭赋乎!”

    北魏时,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一路上,他看到盲人或跛人,即停下车驾亲自慰劳,并诏令当地官府供给衣食终身。司马光就这件事批评孝文帝:“人主之于其国,譬犹一身,视远如视迩,在境如在庭。举贤才以任百官,修政事以利百姓,则封域之内无不得其所矣……彼废疾者宜养,当命有司均之于境内,今独施于道路之所遇,则所遗者多矣。其为仁也,不亦微乎!”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两件事,提出了一个执政者应怎样为仁的重要课题。孔子说的“仁者爱人”,是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到每个人怎样做才算仁爱,不同身份之人应有不同标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做有益于社会及他人的好事,就可算作仁爱了。但对于各级官吏乃至帝王将相,热衷于小恩小惠邀取虚名,不从大政方针上解决百姓的生存生计问题,就是本末倒置了,不能称为仁爱。

    因此,仁有“大仁”“小仁”之分,拥有相当权力的人,应有“大仁”之志,“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不应以“小仁”自誉。《资治通鉴》就记载了两个高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唐僖宗时有个宰相好施舍,常使人背着钱袋子跟随自己,看到乞丐就施舍,于是每一出门,衣衫褴褛的穷人就塞满道路等待施舍。有人劝告:“今百姓疲弊,盗寇充斥,相公宜举贤任能,捐不急之费,杜私谒之门,使万物各得其所,则家给人足,自无贫者,何必行此小惠乎!”宰相大怒。与这个宰相相反,唐文宗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则深知大仁内涵。一日朝会,文宗举起衣袖说:“此衣已三浣矣。”众臣皆赞美文宗简朴,独柳公权对曰:“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乃可致雍熙,服浣濯之衣,乃末节矣!”他认为天子应抓大事,行大仁,如果以穿旧衣为仁,那就类同于普通百姓了。

    凡明君贤相,都是践行“心忧天下”理想的。春秋时的齐国宰相晏婴,当是其中的佼佼者。《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时,一连下了三天大雪,他穿着狐皮大氅坐在殿堂上,对晏子说:天也不冷啊!晏子说:真的不冷吗?古代的圣君,自己吃饱了却知道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却知道有人在受冻,自己安逸了却知道有人在劳苦,您知道吗?景公于是命令普查全国挨饿受冻的人数,每人救济两个月粮食,有病的救济两年粮食。景公外出游玩,在道路上看到一个背着柴草的老人面有菜色,悲伤地说:让官吏供养他。晏子道:齐国只有这一个挨饿的老人吗?请您派人寻找没人供养的年老体弱的人,没有家室的鳏夫、寡妇,供给他们粮食。景公说:你是忧虑天下人啊!

    汉光武帝刘秀更是心忧天下的明君。刘秀在位时,多次下诏减轻租税徭役,发放赈济,惠民以利。如建武六年(公元30年)诏:去年水、旱、蝗虫为灾,郡国有存粮的,分发给年事已高的人、鳏夫、寡妇、孤儿和有痼疾的人、无家可归不能自谋生计的人。官员不要出现失职现象。当时富贵人家虐待奴婢的现象很普遍,刘秀深以为忧,于是下诏:“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