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亚静在病房换药 |
|
一踏进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一病区,就看到一位面容姣好、安静沉稳的护士在病房里不停地穿梭,她时而弯下腰为患者护理,时而俯下身为患者检查,时而专注地与患者沟通……她就是33岁的杨亚静。
■立足护理爱“发明”
1999年,18岁的杨亚静从原洛阳卫校毕业,到该院当了一名护士。2006年,表现突出的她被派往北京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学习。
回院后,她继续在工作之余不断充实自己,并把新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改进工作方法,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温情。
昏迷或吃饭易呛咳的患者,需要靠胃管进食。过去,护士都是将胃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但很容易造成一些烦躁、意识不清的患者拔管。
为了降低胃管的脱管率,杨亚静改良了胃管的固定方法,她用宽的绳带在胃管置入到规定的位置时先打结固定,然后将绳带分开左右两根,一侧短,一侧长,绕患者头部一周后在耳部后面固定。就是这个小创新,既保护了患者的鼻部皮肤,又不易被患者拔管,大大减轻了患者反复插胃管的痛苦。
此外,她还改进了吸痰器连接管在床头的固定方法。如今,她的“发明成果”已经在该院推广,受到了同事及患者的好评。
■穿梭病房像春风
“我今天负责8名患者。”杨亚静一边对记者说着,一边快步走进一间病房。
“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挺好的。”“一会儿该吃药了。”她上前观察完这名患者的术后情况后,就转身去护士站取药去了。
杨亚静告诉记者,科室收治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危重病人,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大部分“咳、痰、喘”,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呼吸内科是该院护理工作最繁重的科室。
翻身、拍背、导尿、灌肠……这些是杨亚静每天的“规定动作”。一工作她就一点也闲不下来,总是在病房间穿梭,走起路来就像一阵风。
一位患者心疼她,曾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太辛苦了,我送你一双溜冰鞋吧,好让你省出点时间休息!”
老年患者有时意识不清或脾气急躁,杨亚静“对付”他们也有绝活——“连哄带骗”。“其实他们就像小孩子,你耐心一点、理解一点,就能安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痛苦。”杨亚静说。
■患者疾苦装心中
在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把患者疾苦装在心中。2005年,杨亚静身患胃癌的父亲去世,她特别理解患者遭受折磨的痛苦,护理起来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一位姓郭的大爷,患老年痴呆症卧床多年,由于常常反复发热、肺部感染,成了呼吸科的“常客”。
郭大爷住院期间,杨亚静专门教会郭大爷的家属正确的叩背排痰方法,并为其制订出健康的饮食计划。郭大爷要出院了,可他的家属却露出了愁容。
原来,郭大爷的胃管和尿管需定时更换,可他长期卧床,再加上家离医院较远,每次都到医院换管很不方便。了解到家属的难处后,杨亚静总是主动上门为郭大爷换管。每次下班去郭大爷家时,都是交通拥堵的高峰期,为了不让家属长时间等待,杨亚静的老公自告奋勇充当司机。
一病区护士长王素红说:“亚静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俯下身来工作,从不抱怨。一次,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临终前,呕吐物吐得满床都是,但是她没有丝毫嫌弃,默默地为老人收拾,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
十几年来,杨亚静先后获得医院“静脉穿刺能手”“患者最满意护士”“三星护士”等荣誉称号,还在2013年洛阳市医疗系统技术比武中获得综合奖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路书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