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掷果盈车 (资料图片) |
|
□李少咏
洛阳不仅是中国美女的故乡,也是著名帅哥的成长发轫之地。中国历史上号称“天下第一帅哥”,与才高八斗的曹植共有“才如子建,貌似潘安”美誉的潘安,在洛阳及周边地区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1 “浇花息讼”的治理良方
在中国文学史上,晋代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学时代,虽然战乱频出,政治高压异常严酷,却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被历代有识之士称之为文学和人的觉醒时代。这个时代,“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学大家,而“两潘”中的潘岳,也就是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帅哥的西晋文学家潘安。
潘安少年时代就以才名闻世。
那一年,潘安20岁。晋武帝司马炎也许是为了作秀,也许是真的想体会一下农人耕作的辛苦,亲自下田扶犁鞭马。对此,潘安作了一篇辞藻优美的赋,受到司马炎的欣赏,却得罪了很多权贵,致使他10年没有任何升迁。到了30岁出头,才勉强弄了一个七品县令,到河阳县(今洛阳吉利区一带)风光了一把。
在河阳县,他号召百姓在耕作之余大种桃花,使得整个河阳县城,成为桃花的海洋。如果有人犯了律条,或是起了纷争,他不用严刑整治,而让争讼双方共同浇花——两个人用一个尖底儿的大木桶抬水,中间可以停留但必须保证不能把水洒出来。这样一来,两人不得不齐心协力,半天劳作下来,怨气全消。时间一久,全县的纠纷不断减少。这种浇花息讼的措施让百姓心情愉悦,也让遵纪守法成为风尚。
如此一来,潘安有政绩,也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后世用“河阳一县花、花县令”等代称潘安,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书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潘安对此法是很引以为豪的,但他还是较为谦虚的,称此法为拙政。在《闲居赋》记载,“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句话后来被号称“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的设计者借用,堂而皇之地用作了园林的名字,一下子誉满天下。
2 “潘杨之好”的千古佳话
潘安为后人记住更重要的还不是他的政绩和文学成绩,而是他的美貌。虽然翻遍各种资料也找不到对潘安五官、身高、面目轮廓的详细记载,很是遗憾,但他拥有一大批的粉丝。
“掷果盈车”讲的就是他在洛阳时的故事。那时,他还年轻,经常坐着马车到洛阳城外游玩。他一出游,使所过之地交通堵塞——年轻女孩见了他,都不由自主地手拉手围在他车子周围;老妇人见了他也喜欢,激动地拿着水果往他车上扔。刘孝标注引《语林》中说:潘安的美貌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以至于为他惹来了很多麻烦,轻易不敢上街。
在感情上,潘安也是个典型的新好男人。12岁时,潘安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悼亡诗》来怀念妻子,这三首悼亡诗情真意切,诗中有“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的名句,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离,是人间最伤痛的事情。更可贵的是,他从此再也没有续弦,被后人誉为“潘杨之好”的千古佳话。
3 “辞官奉母”的至孝典范
不仅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潘安侍奉母亲也是人间至孝的典范。
北宋之前,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潘安事亲至孝,任河阳县令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潘安的母亲染病思归故里。他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他的上级再三挽留,潘安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他的上级被潘安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的母亲很快就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侍奉下,母亲晚年很快乐。
遗憾的是,后来潘安和很多文化人一样不慎卷入政治漩涡被杀,也连累了母亲。
所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认为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配列入《二十四孝》,把他从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