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读 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毛泽东很喜欢读“拿破仑”
洛阳首部回族学专著
《洛阳回族文化》出版
朱怀金诗集
《词语的偏执》出版
钱钟书的一个妙喻
重新理解父亲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3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书人书事
钱钟书的一个妙喻
    凡智者,一般均具幽默感,而幽默的核心是比喻,比喻的动力是联想。比喻的最高境界是能将所比之事,与眼前或历史中相似人事建立关系。表面与所欲表达之意越远而含义越近,则比喻越高明。如果字面意思与暗含意义完全相合却表现为无关联的另一事物,则成妙喻。钱钟书讲“喻有两面复具多边”,陈寅恪讲对对子的“正反合”之理,都有这个意思。

    《中书君诗初刊》中,有几首钱钟书的早年绝句,多数咏人,然而在后出的《槐聚诗存》中删除了。笔者印象中最早引用《中书君诗初刊》的是李洪岩,可惜引述稍有不完备处。这几首绝句中有一首是钱钟书调侃当时“海派”和“京派”之争的。原诗如下:

    亦居魏阕亦江湖,兔窟营三莫守株;且执两端开别派,断章取义一葫芦。

    钱诗古典不难解,通俗理解即可:人在江湖,心存魏阙,狡兔三窟,执两用中,首鼠两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京派”成员中,清华出身的不少,钱钟书毕业后如果不回上海,在研究者看来,自是“京派”成员无疑。他早期文章多发在《大公报·文艺副刊》《新月》《学文》和《文学杂志》这些“京派”重要期刊上。

    钱钟书在小说《猫》中,有直接讽刺“京派”的言论。他说:“因此当时报纸上闹什么‘京派’,知识分子上溯到‘北京人’为开派祖师,所以北京虽然改名北平,他们不自称‘平派’。京派差不多是南方人。那些南方人对于他们侨居的北平的得意,仿佛犹太人爱他们归化的国家,不住地挂在口头上。”

    钱钟书这几首绝句,总题《北游纪事诗》,可能是他毕业后重回北平的感想。他和老师叶公超谈起“海派”“京派”之争,用了“海京伯”比喻。

    “海京伯”是当时德国来上海演出的一家马戏团名字。周海婴《我与鲁迅七十年》中曾有提及。钱钟书对“海派”“京派”之争有成见,所以用眼前马戏班“海京伯”来调侃。这首绝句的意思或许是和叶公超开玩笑,意谓我们可以自立门户,另成一队,可左可右,可商可贾,可帮忙可帮闲,“借名定实”,我们这派可称“海京伯”派。

    “海京伯”为马戏班名称,暗含“海派”“京派”之争,类似马戏班表演,如同一场闹剧,不可当真。“海京伯”字面有“海京”合称意思,而那个“伯”字,既有“老大”之意,更暗含“文章海内伯”意味,表明我们如成一派,马上可盖过“海派”“京派”。可谓明面字字贴切,暗义处处相合,比之于“海京”派之争,确为妙语,所以叶公超才不觉“莞尔”。

    (据《文汇读书周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