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一步。日前,我市出台《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去年我市《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实施之后,指导下一阶段扶贫开发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意见》明确的六大扶贫机制创新,包括建立高效率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健全多层次的定点帮扶机制、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全方位的社会参与机制、建立综合性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这些新机制全方位描绘了贫困县考核、干部驻村帮扶、金融扶贫、社会参与等工作路线图。
精准扶贫做到对症下药
建立高效率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贫困人口识别动态管理机制。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市扶贫开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对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对象,要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要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通过扶贫搬迁、发展产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助其脱贫。
科级以上干部要与贫困家庭结对子
健全多层次的定点帮扶机制——市级领导、县处级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个贫困村;每个党政机关部门都要定点帮扶一个贫困村;完善县级党委、政府负总责和各级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责任制,将帮扶贫困村列入部门中心工作目标任务;建立贫困村第一书记派驻机制,增强贫困村组织领导力量;建立社会力量定点帮扶机制,组织驻洛部队、中省机关团体以及市属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号召工商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建立“手拉手”家庭结对帮扶机制,科级以上干部作示范,号召爱心人士参与,开展针对贫困家庭的“一对一”家庭帮扶活动。
行业部门40%的项目资金要扶贫
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增长机制,市、县两级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量的40%,并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建立高效的行业部门资金整合机制,动员各行业部门积极参与以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等项目为平台的扶贫开发事业,投入扶贫项目资金原则上不低于本行业部门年度项目资金总量的40%;建立新型扶贫资金分配机制,鼓励先行投入、多投多补,根据成效给予相应奖补,以激励先进;实行扶贫项目建设县级负责制,进一步规范项目程序,加大违纪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扶贫资金从直补向贴息补助转变
完善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力度,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协调配合和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新格局;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贫困地区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贫困村资金互助组织;推动金融机构网点向贫困乡镇和社区延伸;提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新型现代农业。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开展扶贫资金直补向贴息补助转变试点,撬动更多市场资源,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企业扶贫捐赠享受税前扣除优惠
创新全方位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洛阳市扶贫开发协会、洛阳市革命老区促进会等社团组织作用,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社会化扶贫开发信息交流平台,持续推介社会化扶贫开发项目,形成有效的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实行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
扶贫成效纳入地区和部门考核范围
建立综合性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建立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为主的考核体系,以考核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为抓手,把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口纯收入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完成贫困县、贫困村整体脱贫作为主要指标;把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纳入县(市)区及行业部门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体系,引导地方和部门将工作重点向扶贫开发倾斜;逐步建立和完善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机制和奖励机制。
本报记者 白云飞 见习记者 张宁 通讯员 张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