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或者任何形式的阅读,都可以让我跨越时空,置身另一个空间,甚至另一个时间流速当中——一部《史记》可以让一个现代人梦回西汉;一本《达·芬奇密码》可以让一个宅男和兰登教授共游欧洲;一部《水浒传》可以让幼童见识江湖草莽悲苦的一生……我们所在的宇宙尚且有边有界,而书中的世界无穷无尽。所有像我一样的读书人其实都是天生的小偷,打开书本偷取作者的时光,用以丰满自己尚幼或老去的生命。
读书,自古以来一直是属于少数人的活动。现在总有些老辈人,动辄批评年轻人只知道上网、打游戏,不像他们过去那样——有本书就能享受半天,殊不知那个年代,读书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比如今的网游更为稀缺。
读书真正成为一项大众活动,从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至今也不过一二百年。读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伴随着印刷业的发达而出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盛渐渐步入衰落。这也许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读书只是众多阅读方式的一种。而阅读,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并未随着读书的衰落而衰落,而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日益壮大。
互联网的兴盛让阅读的方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阅读载体的多样性让人们不再受限于书的体积、质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书,这一内容的范式也被彻底打破。图书文字的长度、格式等不再作为内容的必备要求,这便是读图时代带给我们的改变。高速的技术革新,给我们带来无数的阅读便利。
阅读方式总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而如今这样的改变太过迅速。信息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变得喧嚣而浮躁。每个人几乎随时随地被阅读,更不要说让人又爱又恨的互联网。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信息所包围裹挟时,额外的阅读就成了极大的负担。而对于传统的读书人,阅读有时也不再是对生命的补充,反而变成了一种时光的浪费。大量无所限制和不加过滤的内容,彻底淹没读者。我们花大把的时间接受这些类似或者相互矛盾的内容,而它们的重要性未知,真实性未知,甚至娱乐性也未知。人们在不得不面对这种阅读尴尬的同时,也开始慢慢习惯。当这样的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读书人自然也就再次成为少数派。
读书于互联网时代是一种过滤式阅读。比起漫无目的浪费时光,我们至少要从作者、编者那里得到些“货真价实”的东西,才不枉费这寸金难买的寸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