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其营业收入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7%。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拥有三轮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160多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9%。
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瞄准石油化工,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集聚区全部营业收入的97%以上。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自2010年以来先后引进项目218个,其中铝加工和电子信息这两个主导产业占总投资的71%。
…………
产业集聚,正在创造“1+1>2”的聚合效应。
在洛阳,有17家省级产业集聚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总规划面积297平方公里。
在洛阳,依托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定位明确、带动作用明显、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群。
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79亿元,占全市的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5亿元,占全市的44%;实现税收163亿元,占全市的46%。
实践证明,建设产业集聚区,搞基础设施、上工业项目、搭配套平台,有力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
2008年年底,我省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批准首批180家产业集聚区,将其作为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我市有17家产业集聚区获批。
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呈现跨越式的发展轨迹,为洛阳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近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一手抓重大项目建设,一手抓产业集聚区构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沿滨河北路一路走来,洛阳北玻、中航锂电、厦门钨业等大项目、好项目,在道路北侧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结合自身产业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相继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作用好的重大项目,形成了以北方玻璃、双瑞特装、轴研科技、北企集团、中重自动化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双瑞科技、中航锂电、洛钼集团、洛阳尚德等为代表的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这种喜人的景象,在洛阳还有很多。
在位于偃师市岳滩镇的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内,大阳、大运、珠峰、雅迪、盛江等国内知名品牌摩托车生产企业,分布在园区工业大道两侧。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轮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有160多家。
“组装1台三轮摩托车,调集所有的零配件仅需30分钟,平均84秒生产1台三轮摩托车。”偃师市产业集聚区负责人表示,目前,三轮摩托车的所有零部件这里都能生产,国内10强三轮摩托车企业均在此落户。园区生产的7大系列20多个型号的摩托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9%!
产业集聚不是企业数量的简单堆积,而是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性、能构成完整产业链的各种要素的集聚。
我市目前已拥有一批产业特色明确、竞争优势较强的产业集群——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的石油化工,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重型成套装备,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的现代农机和工程机械,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伊滨产业集聚区的高端装备,洛龙产业集聚区的新材料,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的轴承,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三轮摩托车,新安县产业集聚区的铝、钛精深加工,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的电子信息,汝阳县产业集聚区的新型建材等。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152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13家,较2012年增加4家,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集群发展,集约发展,不仅是产业布局的转型,更是经济发展的转型。
我市老工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很多,近年,我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成效明显。一拖、中信、洛轴、河柴、中航光电等12家老国有企业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新的生产园区,一批传统优势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七二五所、轴研科技等16家科研院所、高校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科技成果孵化或产业化基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洛阳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也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新目标。 (下转03版)
题图为在位于洛龙科技园的洛阳中集凌宇汽车有限公司厂区内,一辆辆刚下线的罐式车排成一列,即将发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