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不少人开始在朋友圈发布商品图片或文字描述,做起了熟人的生意。记者调查发现,以朋友圈为交易平台的“微店”虽然十分便捷,但是由于没有交易担保平台,对买家来说存在一定风险。
方便快捷成本低
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不少人开始在朋友圈里做起了熟人的生意,下单、汇款全凭口头承诺及熟人间的信任。当下,这种交易模式又出现了新变化:卖家只需点击链接分享,便可以让所有产品在朋友圈流通;而买家只需点击链接,就可以用银行卡或支付宝等直接进行支付。
这种新的交易平台叫“微店”。“像淘宝一样,‘微店’可以发布商品的图片、介绍及价格等信息。如果有买家看中,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整个过程十分便捷。”市民孙雅曼说。
孙雅曼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经营“微店”的,她主要从香港等地的免税店代购,赚取10%的代购费用,并因此积攒了一批老顾客。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供货商发来的商品图片和文字介绍等信息放到自己的“微店”上,如果有人订,就进货。
“因为不需要提前备货,经营“微店”基本是零成本。”孙雅曼说,她的圈子里不少朋友虽然已有实体店和淘宝店,但也都加开了“微店”。
交易简单藏风险
那么,如何开“微店”呢?记者体验后发现,手机用户只需下载一个“微店”程序,然后一步步填写资料,便能轻松开店,整个过程只需2分钟左右。注册成功后,可以添加商品,完善信息后,便可将商品的信息发到朋友圈,买家点开后便可直接交易。
然而,在如此简单快捷的开店方式下,并非所有卖家的信誉都有保证,买家的购物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家住西工区的杜柯说,半个月前,他在朋友圈看中一款背包,对方表示价格比实体店低而且质量有保证。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他将650元货款打入对方账户。然而,收到的包让他大失所望——不但皮革味刺鼻,做工也十分粗糙。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微店”仅仅依靠熟人之间的信任,缺乏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难免存在许多风险,如付款不发货、无法退换货等。
“微店”购物需谨慎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朋友圈里搞推销的卖家大多是个人,其主要销售方式是朋友推荐,而且常常通过展示货品专柜、快递单、专柜小票来“诱惑”圈里的朋友。多数人的销售都是靠朋友帮衬,再由朋友介绍给其他朋友来维持生意。
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目前我市还没有接到有关“微店”购物的投诉。这主要是因为微信是基于朋友社交的网络工具,销售方、购买方都是朋友,即使出现纠纷也不会公开,大多数会选择私下解决。
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微店”目前还是新兴事物,没有营业执照,没有销售凭据,很难确定责任主体,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监管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维权会很困难。因此,销售者通过“微店”购买物品,务必要求卖家提供发票,以保证“三包”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维权。
本报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