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常书香 申利超 实习生 元媛 通讯员 毛舒翰)还没出门,就能用手机查看交通状况;下班路上,就能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近日,《洛阳新区智慧城市概念规划及伊滨新区实施方案设计》(下文简称《方案》)发布,意味着未来两到三年,洛阳新区将步入“智慧”时代。
“小终端”里“大服务”
“智慧线上教育”“智慧交通调度”“智慧家庭”……最终评审出的《方案》,给洛阳新区居民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智慧城市图景。
根据《方案》,洛阳新区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洛阳城市现有的基础服务信息资源,推动洛阳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现在政务、商务、交通、教育、医疗、城管和公安等领域的普及应用,建成管理高效、服务便利、产业智能、绿色生态的智慧洛阳。
通俗来说,智慧城市建成后,您只要携带一台无线终端设备,就可随时随地查询水、电、气等日常生活信息;随时进入电子政府网系统,完成网上审批等事项;还可通过智能家庭系统,享受社区医疗、家政护理等服务。
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吴红辉认为,智慧城市应有“三大应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应用,如舆情分析;城市经济发展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民生服务,方便市民方便获取数据。
洛阳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时间表”如下:一期工程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重点建设伊滨区智慧城市样板,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民生、社会管理和产业发展领域;二期工程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建设内容重点为完善和提升信息资源中心的建设,全面整合城市区(不含吉利区)信息化资源;三期工程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为应用拓展期,重点完善应用,推进智慧产业发展,将智慧城市建设扩展至县城。
“试验田”里“种智慧”
去年1月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洛阳新区成功入选。洛阳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在哪儿?
洛阳新区管委会主任王立林认为,在洛阳城市区中,洛北城区发展历史最长,城市成熟化程度高,洛阳新区核心区以生态宜居为建设主题,伊滨区作为新成长起来的区域,基础设施、人口聚集可塑性强,具备“小政府、大服务”的条件,信息化建设从零起步,不存在信息误导,交通方面也不存在障碍。
“在这块‘试验田’里‘种智慧’,成功概率最大”。王立林说。
中兴通讯集团副总裁罗英群说,洛阳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信心、制度保障让他很喜悦,无论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服务与管理等软环境都具备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的实力,选择洛阳新区作为智慧城市试点是“众望所归”。
“洛阳经验”可推广
作为此次洛阳新区智慧城市评审专家组组长,在给各企业的方案提建议时,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建议企业,要把智慧城市做实,每一项规划都能在洛阳新区落地。
董云庭把此次方案评审经验归结为4点“洛阳经验”:一是洛阳新区管委会在评审会召开前就制定了相关标准和基本规则,如方案必须解决好资源、环境、政府、民生、发展的问题;二是与众不同地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专家和社会的开放式智慧城市联盟,机制灵活,有进有退;三是评审过程并非通过招标确定1家企业,而是经过多轮评审,不断淘汰、补充、优化,让方案变得更完善;四是洛阳新区管委会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非常执着,很用心。
“有这样的规划设计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监管主体,洛阳新区建成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是完全有希望的。”董云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