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世界最大的儿童阅读市场。记者调研发现,近些年童书出版红红火火,但潜力巨大的背后,诸多问题不容忽视。
繁 荣
“家里这两个大书架都是我儿子的。”福州一位家长林荔宾告诉记者,他儿子才8岁多,已经买了几百册少儿图书。
“我们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不随便让她上网,而是坚持带她来看书。”另一位家长林国兴说,外孙女今年4岁,他最喜欢带她到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的书要出版基本没什么困难,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说,前年我们做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读物出版8个月销售量就突破了500万册。中国知名的《幼儿画报》发行量从2000年的13万份猛增到现在的超过200万份。
中国有3.67亿未成年人,近10年来,我国少儿出版物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年出版童书6亿册。
“这两年出版业整体行情不是很好,但少儿图书增长速度远远高过其他类图书。”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经理陈效东说,少儿图书火热原因很多,总体而言,是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广阅读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少儿图书市场利润可观。以一些省份的新华书店为例,少儿图书每平方米营业额可以超过70元,毛利20元左右,而教辅类图书每平方米营业额只有30元出头,普通图书只有19元左右。
“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教育孩子的功利性也比较弱,更愿意从心理、思维等全面教育孩子。这也是少儿阅读热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陈效东说。
隐 忧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书时眼花缭乱,一本书有10多个版本,译者不同、价格不同、包装不同,也不知道哪个是最合适的。”福州教育学院副教授、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郭晓莹替家长们“叫屈”。
“现在图书出版市场良莠不齐。”林荔宾注意到,“有很多低品质的书,特别是那些摆在超市里面和学校门口小书摊的书,价格相对便宜,吸引了一些家长和孩子。”
目前全国580多家出版社,90%以上的出版社都在从事少儿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非常厉害,很多出版社缺乏创作研发队伍,有些随意请些大学生就改编名著。高洪波认为:“少儿图书出版门槛太低,水平参差不齐。”
国内出现了很多童书畅销作家和畅销作品,比如杨红樱的《马小跳》系列、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等,接受访谈的老师、家长大多对此表示肯定。
但陈效东也有忧虑:“图书品种越来越丰富,但优秀作家的原创能力有限,每年产量有限,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够多。郑渊洁、曹文轩、杨红樱等老牌作家仍在创作,但新人成长不够。很多名家只能挂名主编,质量不能保证。”
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讲师陈珺说:“现在社会比较焦虑,我很希望从小给孩子种下快乐的种子、幽默的种子,但国内童书这方面内容比较少,要么沉重,要么教化,很难令人满意。”
另外,陈效东担心网络作品带来的冲击。他说,现在儿童阅读面很广,纸质图书和网络作品都广泛接触,“但网络作品良莠不齐,作家没人把关,导致很多暴力、色情或者逻辑不通的内容泛滥,对少儿阅读影响比较大”。
突 破
“童书市场泥沙俱下、大浪淘沙是一个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缩短这个过程。”高洪波说,近年来一些出版低端童书的书商已经慢慢意识到,只有出好书才能卖得好。现在出版社投放在销售流通环节上的多,而在研发方面付出少,需要通过市场推动改变这个局面。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加大少儿阅读的推广力度,孩子越来越爱读书,眼光越来越高,这对促进童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好处的。”陈珺说。
“我们要对国内作家抱以期待,加以扶持。”郭晓莹说,“虽然有些作家急功近利,但也有些作家能沉下心来努力出精品。”
“很多以前优秀的作品现在依然可以打动读者,出版社最想做的就是这种书。”陈效东说,像《宝葫芦的秘密》就是自己印象中比较优秀的作品,现在依然有很多人阅读。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