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二道细心照顾牡丹 |
| 致力于牡丹种植的王月红 |
| 曾经红极一时的照相师梁京卫 |
|
核心提示
4月,是古都洛阳最美之时。公园里、邙山上、街道旁——九大色系的牡丹争奇斗艳,绘就了一幅国色天香的动人画卷。八方宾朋欣赏着,赞叹着,留恋着……对于洛阳而言,赏牡丹,不只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千年的一条文化血脉。这其中,悲欢离合皆尝尽,苦辣酸甜寓其中。
1 国色牡丹一度难觅芳踪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记录了牡丹的荣耀与辉煌。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然而,历史并不是总让人欣喜。回首千年,洛阳牡丹也历经了盛衰更替的过程:它曾在皇宫帝苑大富大贵,曾被广植民间深受垂爱,还曾饱受战火摧残而难觅踪迹,如今又涅槃重生花开盛世。
我市安乐新村的王氏家族,见证了近代我市牡丹观赏的兴衰。
当时“王氏三兄弟”很是出名,其中二弟王二道出生于1921年。这位痴迷牡丹的花农,一生致力于牡丹的保护与培育。如今,王二道已过世,培育牡丹的接力棒被交到了女儿王月红的手中。
今年57岁的王月红回忆,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呵护牡丹的场景,也经常听到父亲讲有关牡丹的故事。1978年,王月红从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被分到王城公园种植牡丹。虽然后来岗位换了,但她一直心系牡丹,退休后仍与爱人在孟津研究、培育牡丹。
王月红介绍,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到战乱影响,绝大多数牡丹被摧毁,当时人们很难一睹牡丹芳容。新中国成立后,她的父亲在自家小苗圃里种植了几株牡丹,而且还从山东等地移栽了一些牡丹。每逢花开时节,“牡丹迷”们就不约而同地来到安乐新村附近的私家苗圃,一睹牡丹芳容。
曾经风光无限的牡丹却难觅芳踪,让人扼腕叹息。不过,“甲天下”的洛阳牡丹怎会就此沉沦,它正在寒冬里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沉默过后的爆发。
2 一本珍贵的“成长日记”
1983年4月15日,首届洛阳牡丹花会开幕式在王城公园举行。从此,4月的洛阳总能吸引四海宾朋,因为雍容华贵的牡丹在这里盛开。
近日,王城公园内的牡丹花开正艳。与忙着留影的中外游客不同,今年43岁的牡丹专家范崇霞无心赏花,而专注于牡丹生长情况。
范崇霞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专业,1994年到王城公园从事牡丹培育工作。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一本略显破旧的笔记本被她视作珍宝,上面详细记录了王城公园所有牡丹的来历及养护注意事项。这是一本珍贵的牡丹“成长日记”。
“1955年10月,王城公园建园时,当时的牡丹专家从本地以及甘肃、山东菏泽等地的老百姓家中,一株一株地收集牡丹苗木。”范崇霞说,大家共收集了22个品种214株牡丹。
如此珍贵的牡丹可是宝贝,专家们几经斟酌,最终把它们种在王城公园正门的广场绿化带内,这样市民一进门就能欣赏到牡丹。
“从我市毕姓人家的15亩苗圃中收集到多株牡丹”“从新村老百姓家中收集移栽800株牡丹”“1986年增至1万株200多个品种”……在范崇霞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着一笔笔“牡丹账”。随着“账单”越来越长,王城公园的牡丹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今,该园的牡丹总数已达12.5万株,品种增至800余种。
和王城公园差不多同时建园的牡丹公园、西苑公园,也经过了从各地搜集、移栽牡丹的历程。到洛阳牡丹花会诞生时,这3所公园就成为人们赏牡丹的主要去处。
3 不断拓展的“赏花版图”
“一炮而红”的牡丹花会,带来了如潮的游人。为了满足人们更多、更高的赏花需求,更多的牡丹观赏园陆续建立,“赏花版图”在不断拓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市从地域分布上开始规划建设更多的牡丹园,以分散赏花客流,同时提升赏花品质和服务水平。目前在市园林局工作的曲红恩参加了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多个牡丹观赏园的建设工作。
在我市北部的邙岭地区,因每年春暖花开之时气温回升晚于市区,牡丹花开时间也较市区稍晚,因此我市开始在邙岭地区建设牡丹观赏园。
1992年,始创于1978年的一家国有苗圃开始改建成牡丹观赏园。当年,该园被批准建立国家牡丹基因库。2003年,该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园。
2007年位于邙岭的国际牡丹园建成开园。有关该园的建设,还有个小插曲。曲红恩回忆说,2007年4月26日第二届中部博览会在郑州举办,我市想借机把中博会的人气吸引过来。但问题是,4月底,我市大部分牡丹观赏园的牡丹已陆续凋谢,如何错开花期成为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时,邙山上一家集体企业性质的花木公司因地处小盆地地形,受独特地形气候条件影响,其牡丹花开时间晚于邙岭其他牡丹园,因此我市决定将其改造成牡丹园,并取名国际牡丹园。当年,国际牡丹园成功接待了来自中博会的一批特殊游客。
2000年后,市区牡丹园数量也在增加——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相继建立。此外,白云山及鸡冠洞高山牡丹园等也相继建成,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这里的牡丹一般在五一前后盛开,花期可延长至5月底。
随着催花技术的成熟,神州牡丹园等还建起了四季牡丹展厅。现在,一年四季赏牡丹,在洛阳已不是梦。
4 曾经红极一时的牡丹照相师
牡丹,早已成为华夏儿女追求繁荣、强盛、幸福、美好的精神寄托。每名来洛游客,都希望留住这美好的瞬间。
对此,深有体会的莫过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牡丹照相师。46岁的梁京卫就是其中之一。
梁京卫回忆,20世纪80年代末期,王城公园内设置了10个固定的照相摊点,他承包了其中一个。当时游客几乎都没有相机,想跟牡丹及牡丹仙子合影,需先排队领票,队伍经常一排就是几十米长。
梁京卫介绍,为了节省时间,他们经常一卷胶卷未照完,就在暗箱中将已照好的胶卷剪出来,拿到冲印店冲印后,将照片和底片交到游客手中。有时,一些外地游客等不及拿照片,他们就按照游客留下的地址邮寄过去。每年花期结束后,梁京卫至少要邮寄1000封挂号信。
“当时游客对牡丹的喜爱程度之深,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梁京卫说,1995年,一位20多岁的湖北小伙,把身上仅有的200多元全部用来和牡丹合影,以至于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了。当时王城公园的一位照相师得知此事后,自掏腰包为年轻小伙买了回家的车票。
随着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普及,牡丹照相师大多都转行了。现在的梁京卫转行当了司机,但当年风风火火照相的场景已成为他记忆中抹不去的印记。
静静的洛河流淌着,仿佛带走了岁月的所有痕迹,盛衰荣辱尽在无言中。但它并不寂寞。洛河之滨,牡丹比千年前更加娇艳、多姿,与它一起见证斗转星移、时空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