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人墨客用或优美、或婉转、或凄美的词汇形容她;科学家却从不同角度阐述爱情的发生原理:苯基乙胺使人坠入爱河,多巴胺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内啡肽能够使恋人保持持久快乐,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则是控制爱情忠诚度的关键激素……
1 相思病寻到“解药”?
曾有人认为,人们热恋中的某些行为类似强迫症。因此,有科学家将两者进行对比,试图找到其中的共性。
《新科学家》报道称,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精神病专家曾通过对比20名初坠爱河的人和20名患有强迫症的病人的大脑,发现两组人的大脑里都有异常罕见的低水平的某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在大脑中传输血清素——一种涉及调节情绪的荷尔蒙。一年之后,研究者再次检查这些恋爱中的人,发现他们的血清素水平增加了,但是他们同时也表示不再过度迷恋自己的伴侣。
同样,实验发现含有血清素的药物也能缓解强迫症病人的症状。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些药物也能帮助抑制贪欲。这些药物包括名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即能增加突触间隙血清素含量的抗抑郁药。它能够抑制极端的情绪,使得形成浪漫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困难,这是那些抑郁症患者不想要的副作用,但对于那些想要脱离对伴侣迷恋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2 “解药”其实不靠谱
对于这一研究是否真的说明相思病有药可解,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将恋爱中的人和强迫症病人进行对比,本身就说明了这次实验的局限性。”沈政表示,“我们也不能因为两组人有类似的现象,就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强迫症状态。”因为人们年龄不等、经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即便都处于恋爱状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沈政举例说,一些人每天按时锻炼,每到锻炼的时间,大脑中一定的结构就会出现较多的多巴胺,而这种现象与恋爱中的人大脑中化学变化非常类似。换言之,如果研究人员没有选择强迫症患者,而是选择了20个有锻炼习惯的人作为研究对照组,那么又会得出另一种类似的结论。
实验人员找到两者在神经化学中的共同之处,也只是大脑千万种化学物质变化中的一种,这只是生物学基础中低水平的相似性。恋爱的社会心态与强迫症的病理状态本质不同,其复杂的高级心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本质上不可能相似。
“而且,如果人们真的将血清素当作治疗相思病的药物,就更有风险了。”沈政说,因为血清素的另一个中文翻译是“狂乱素”,如果它在血液中的含量过高,人们的情绪恐怕会失常。在精神病范畴中,情感类障碍发生时,血清素变化比多巴胺变化更明显;而在分裂症病人身上,多巴胺的变化则比血清素更突出。
3 人类的社会行为更复杂
中科院一位专家表示,人除了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而后者也让人们的情感更复杂,不能仅依靠实验数据就得出相关结论。
也曾经有研究显示,人的社会性一面中包含的亲和力、信任等都与催产素(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有关,但是如果人们认为不喜欢交往或者不信任别人,通过闻闻催产素就能解决问题,恐怕也是不科学的。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人类的一些情感反应确实建立在一些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之上,首先人们体内要有这些“化学”反应,才有“后话”。但是,人们情绪中也包含着对于奖赏的预期,比如期待意外的惊喜。
沈政也表示,我们不能因为国外的某些研究有了结论,就进行推广,这样往往会出错。对于这份报告不能概括为所有恋爱中的人都有强迫症的特点。(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