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 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两年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申请就业见习
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
“我浑身是劲儿!”
王城公园:牡丹飘香游客乐
咬定为民不放松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4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我浑身是劲儿!”
——再记“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系列报道之一
以焦裕禄为榜样的杨奎烈用34年的执着实现了人生追求 (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赵志伟

    引 子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能源供应公司原经理、原党委书记杨奎烈,在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仍带病坚持工作近10个月,2012年3月9日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都曾在洛矿工作过;都身患肝癌,累倒在岗位上;都为工作、为事业奉献了一生——杨奎烈有着和焦裕禄同样的崇高信念和精神追求,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被誉为“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杨奎烈精神与焦裕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两年来,杨奎烈精神成为激励我市干群奋发有为、推动洛阳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日前,杨奎烈同志被树为全国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远学焦裕禄,近学杨奎烈”,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市委主要领导对学习弘扬杨奎烈精神做出了具体指示。

    4月4日,中信重工举行“清明时节忆奎烈”座谈会。本报记者应邀参加座谈会,与企业代表一起深情缅怀、追忆、纪念杨奎烈。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杨奎烈是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标杆和典范,“为民是杨奎烈的毕生追求,务实是杨奎烈的行事风范,清廉是杨奎烈的做人本色”。

    近两年来,本报一直深入挖掘、持续报道“杨奎烈精神”。2012年3月20日,本报刊发1.5万余字的长篇通讯《沿着焦裕禄走过的路》,在全国率先报道了杨奎烈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同年7月4日,本报又刊发长篇通讯《激情人生的五个瞬间》,从不同侧面再次追忆“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在全社会掀起新一轮学习杨奎烈的热潮。

    近期,本报记者对杨奎烈的事迹进行了再挖掘。今起,本报推出再记“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系列报道,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好干部标准,做焦裕禄式人民公仆”再次提供榜样的力量。

    2006年,中信重工建厂50多年来投资最大的系统技改工程——“新重机”工程正式上马。

    通过实施“新重机”工程,中信重工将构建起全新的制造工艺体系,形成高端重型装备制造领域不可替代的核心制造优势,进而有效带动企业新一轮产品结构转型。

    经历过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低谷阶段”,此时身为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的杨奎烈,对“新重机”工程充满激情。

    在工程推进的日日夜夜,只要来了危、重、险、急任务,现场总少不了杨奎烈的身影。他常说:“赶上了企业大发展的好时候,我浑身是劲儿!”

    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装备制造业有个说法,叫作“机器未动,能源先行”。

    能源是企业的血脉,没有安全稳定的动力和能源供应,所有的机器设备都会瘫痪。而整个“新重机”工程复杂的动力和能源供应系统,正是能源公司负责打造的。

    2005年,“新重机”工程即将上马。

    也是在这一年,中信重工市场订货异常火爆,原有的电力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当年5月,公司决定对老101高压配电室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工程牵涉半个厂的生产,公司领导迟迟下不了决心。

    面对老高压配电室频繁“罢工”的严峻现实,杨奎烈心急如焚。他领着公司领导和计划、技改、财务等部门负责同志走进老101高压配电室,指着锈迹斑斑的设备说:“不改造,将严重影响设备运行安全和供电的可靠性。”

    杨奎烈的坦诚务实促使领导下了决心,101高压配电室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为减小技改施工对生产用电的影响,他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制订了“零点施工方案”,就是高压电缆的割接工作分批在零点施工。

    施工期间,杨奎烈和大家一起,每天忙活到凌晨三四点。看到开关柜就位困难,他出主意制作移动吊架;看到哪位同志困了累了,他就顶上去干……

    经过连续半个多月的奋战,101高压配电室的全套设备按计划安装完毕,并送电成功,不仅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费用,而且锻炼出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为“新重机”工程建设提前练了兵。

    接下来是102高压配电室施工,杨奎烈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现场路径复杂,他在高压配电室和电控柜之间钻进钻出、转来转去,同事们说他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敷设比胳膊还粗的电缆,需要20多人扛在肩上,步调一致地在地沟中穿行。每一次,杨奎烈都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电缆硌破了肩膀,他不吭一声。可一旦发现电缆方向稍微走偏,他立刻带队重来。

    在敷设近2万米长的电缆过程中,杨奎烈带领由输配电车间外线班、检修班人员组成的21人突击队,每天天不亮就进入电缆隧道,中午吃在现场,春节那天,也依然加班至晚上八九点。

    102高压配电室完工时,连日苦干的杨奎烈瘦了5公斤多。他的忘我精神和无穷干劲儿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这个团队在随后的“新重机”建设中创造了一个个电气安装奇迹。

    “必须赶在节点前完成任务!”

    2007年12月,“新重机”工程重型冶铸工部水泵房的电缆沟还没有全线挖通,可除尘设备厂家要占用电缆沟上方安装除尘设备。

    “新重机”工程指挥部下达命令:高压电缆必须在次日中午前敷设完毕。

    回到施工现场,杨奎烈问输配电车间党支部书记李强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李强为难地说:“这一段电缆施工是块硬骨头,需要人拉、肩扛,要大量人力,时间这么短,恐怕……”

    杨奎烈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赶在节点前完成任务!”他从其他单位请来外援,连夜施工。

    杨奎烈早早来到施工现场,交代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人员如何调配。他对李强说:“人员多,关键点上必须是你们输配电车间的人来干,要保证一次施工成功,千万不能返工。其他单位的人员你不好指挥,我来指挥。”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