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书香 摄 |
|
本报讯 (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吕土旺)昨日,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地方史志协会整理编纂的《洛阳龙门百品》《洛阳古今谈》两书影印本(如图)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市河洛文化文献典籍搜集整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洛阳龙门百品》原名《伊阙魏刻百品》,是民国早期知名学者、曾任河南博物馆馆长的关百益组织选拓、装订的龙门造像题记拓片集。关百益曾组织人员历时6年,进行大规模选拓,终于在1917年精选100品原拓装订50部问世。该拓本选录皆为北朝造像摩崖题记,反映了魏碑体形成的原始性和发展初期的特点,称为“伊阙宗”,充分展示了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该拓本问世已近百年,传世稀少,加之历经战乱,有的题记在战乱中被破坏,原拓本显得更为珍贵。
为使更多人欣赏到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臻品,弘扬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将搜集到的“丁巳年第一次精拓本”交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该书硬壳精装,由当代著名魏碑书法大师孙伯翔先生题写书名,著名龙门石窟研究专家宫大中先生作序。为便于阅读欣赏,影印本的题记还增加了铭文。
《洛阳古今谈》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国民党中央军校洛阳七分校教官李健人的著作,1935年出版,约30万字,由中国近代书法艺术大家、一代书圣于右任先生题写书名。该书共分五编:总论、山川古今记、历代都会变迁考、名胜古迹录及洛阳小品。其中以“历代都会变迁考”内容最为详尽,系统考证了洛阳的建都史,指出西安、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其余五大古都“其所历朝代、所历年月,不足以与洛阳并称也”,充分肯定了洛阳“中国第一都”的地位。
因清末、民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洛阳现存的历史资料极为有限。《洛阳古今谈》从自然到人文,从经济到政治,从名胜古迹到人物掌故,对洛阳做了全面系统的记述,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是洛阳民国时期珍贵的文献资料。该书自出版问世以来仅有一个版本,现存世稀少,读者难觅其踪。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献,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将该书整理之后,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发行。
河洛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千百年来从未得到系统的汇集整校,导致零散保存,散佚严重。为保护濒临失传的文献典籍,传承和弘扬河洛文化,自2012年开始,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以整理出版河洛文化文献典籍为切入点,启动了系统性强、工程庞大的河洛文化典籍整理出版工作。《洛阳龙门百品》和《洛阳古今谈》即为继旧志之后整理出版的第一批成果。
市政协副主席雷雪芹参加发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