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小洲认真审阅卷宗 |
|
今年40岁的余小洲,是老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凭着对人民检察工作的热爱和对反贪事业的执着追求,8年来,他在反贪污贿赂斗争的风口刀尖上忘我前行。
敢于创新的反贪专家
日前,记者见到余小洲。他一身制服,身材偏瘦,说话干净利落,略带安徽口音。
2006年,余小洲进入市检察院反贪局工作。参加工作没多久,他发现手写笔录不仅效率低、字体不规范,还不方便审核和阅读。于是,他在全市检察机关第一个倡导实行机打电子笔录,该经验被省检察院采纳并在全省反贪系统推广。当年年底,全省反贪系统告别了手写笔录。
在工作中,余小洲不断学习、积淀、创新,形成了“余氏”办案特色:通过小案牵出大案,通过个案挖出窝案,善于攻克疑难要案。为了办好一起案件,他和同事们连续几个月奋战在侦查一线,多天顾不上回家;为了查找线索,他耐心细致地查阅堆积如山的卷宗,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很快,他成为我市反贪战线的专家型人才。
2013年,余小洲到老城区挂职副检察长后,实行办案“一体化”管理,让检察长身在办案一线,成为名副其实的“办案长”。当年,在他的带领下,老城区检察院一举侦破某系统贪污窝案,挖出正厅级干部4名。
“每个案件都是一场斗争”
“职务犯罪案件具有特殊性,办案人员需要从口供中查找证据,更要善于和拒不交代问题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因此,每个案件都是一场斗争。”余小洲说。
2009年上半年,在一起贪污案件中,受贿人的亲属是一名“海归”。“海归”为隐瞒犯罪所得,用英语和办案人员“叫板”,气焰嚣张。研究生毕业的余小洲走进审讯室,不慌不忙地用英语和其“斗法”,还使用了许多连“海归”都听不懂的法律专业词汇。半个小时后,“海归”败下阵来,主动要求用汉语交流,并如实交代了隐瞒赃款去向。
2010年,余小洲和曾任我市某县政法系统负责人的犯罪嫌疑人“斗法”,最后,这个自称“法律专家”“反侦查高手”的嫌疑人低头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011年,余小洲顶住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和某黑社会团伙“斗狠”,“黑老大”低头认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8名黑社会成员被追究刑事责任,该案被省公安厅评为当年全省反贪侦查“精品案件”。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为了查案,余小洲常常放弃节日和双休日,没日没夜地加班。在侦办案件的关键时刻,他多次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审讯犯罪嫌疑人。
2011年的一次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个私企老总,他抛出诱饵:“只要你放了我,我给你一大笔钱。以后你来我们公司上班,我给你高薪!”余小洲断然拒绝。
余小洲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他从未利用手中的职权搞权钱交易,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真正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从事反贪工作8年来,余小洲先后组织指挥、主办、参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00多件,其中查处省部级干部1人、厅级干部8人、县处级干部20余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过亿元。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1年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专家,2013年被中纪委列入办案专家人才库。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