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书香
限行政策更人性化、市民赏花更优惠、文化活动更亲民、各种展览免费看……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的亲民、利民、惠民政策被市民频频点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周王城广场“戏曲票友大赛”和“百姓舞台”,成了广大市民玩得最“嗨”的地方。票友们轮番登场,普通市民跃跃欲试,切磋技艺,比拼才艺。
除狂欢月活动外,“文化部推荐优秀剧目洛阳展演月”、第24届河洛文化民俗庙会、泽华天宝馆请市民看大戏及各类书画展、文化展等文化活动也让市民目不暇接,整个4月成了令市民兴奋的“文化季”。
惠民,不单单是文化,赏花优惠来得更直接。
以前每到牡丹文化节,老城区居民刘学文都要接待大批外地朋友来洛赏花,门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等各大牡丹观赏园纷纷推出对市民免费或优惠赏花办法,让他尝到了惠民的甜头。
在各牡丹观赏园,失业人员、低保人员、五保户人员、环卫工人、协警、劳模等10类人员,可持相关证件免费赏花;本地市民可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办理月票卡、晨练证,享受赏花优惠,也可持相关证件享受每人次10元优惠票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仅中国国花园就累计办理市民月票卡2000张、学生月票卡1.8万张。
为方便市民赏花,今年我市在道路两侧、公园内也扩大了牡丹种植面积。
看花“畅快”,离不开人性化的交通限行。
“与近几年的限行方案相比,今年应该是最具人性化的,时间短了,范围小了,还设计了工作日和双休日两套方案。人性化限行,彰显政府部门的为民情怀和管理智慧,必须赞!”一市民赞扬今年的限行方案。
细数种种惠民亲民政策,不难看出政府在城市管理细节上更务实亲民,在政策制定上更接地气儿,体现了政府的为民情怀。
办节会本身就应凸显人民性、示范性和大众化参与,应突出惠民利民,从活动方案的制订到活动实际开展,都应多倾听民意,多做调查研究,让洛阳市民也能在节会上“唱主角”。
一个大型节会的举办,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相信今后的牡丹文化节,相关部门一定能再接再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多惠民政策,让市民切实感受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