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涧西区徐家营街道办事处北方社区成立邻里互助团,组织热心居民为老人、困难户等提供服务,邻里互助的暖流在社区里传递。
邻里互助,贴心服务
近日,记者到该社区采访。11时刚过,社区第三网格居民、今年57岁的刘群英便赶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除了要和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块儿安排老人们就餐外,她还有另外一项任务:赶到行动不便的80岁孤寡老人张素荣家中送午饭。
这一切,源自今年3月该社区成立的一个新团体——邻里互助团。
自愿参加;居民求助,提供帮助;因故无法前往,负责联系其他成员提供帮助。这是邻里互助团的基本规范。
三本邻里互助团的服务记录手册,记录了邻里互助团成员的服务内容:帮助老人做饭,为困难户送去生活用品,帮助手头有事儿的居民带孩子……互助团成员做的事儿虽不大,却让社区老人郅秀枝倍感温暖:“常来家里陪我聊天,帮忙做饭,真是太谢谢他们了。”
“互助团按网格划分小组,每组一本服务手册,成员开展活动后向组长汇报,组长进行记录。每周五是活动日,全体成员集中走访辖区居民。”社区居委会委员郝素梅说。
激发社区互帮互助热情
互助团成立时,社区根据三个网格的不同情况,将三个小组分别命名为扶贫帮困小组、文体服务小组、老年服务小组。“取名只是标明侧重点,服务却没有范围局限。”北方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宇说。
今年70岁的孤寡老人张玉,因为互助团成员黄开科常去她家中陪她聊天,帮她交水电费,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感动之余,她也常参加社区里的公益活动,为大家提供服务。
“前几天,她主动提出要求,说自己受到大家的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孙宇说。
今年39岁的社区居民王宜平虽然在职,家里的事儿也很多,但也在邻里互助团报名册上郑重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邻里互助就像一支不熄的火炬,不断地在社区居民中传递、扩散,最后汇聚成暖流。
现在,邻里互助团成员已经从最初的32人增加到40多人。
在孙宇看来,成立社区邻里互助团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今后,社区还将公布互助团成员各自的特长,进一步方便社区居民,促进邻里和谐。”
本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崔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