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一首小夜曲,那是母亲为哄孩子睡哼起的歌谣;母爱是一首进行曲,那是母亲为守护孩子奏响的音符……母亲的臂弯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母亲的怀抱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你可以暂时离开母亲的港湾,却永远驶不出母爱的长河。后天是母亲节,请对深爱着我们的母亲说:妈妈,我爱您!
——编者
至爱亲情
母亲想我了
□白万伟
前几天,母亲来电话告诉我,马上就要春耕,想让我抽空买两把铁锨送回家。我深知父母腿脚不灵便,进城一趟不易,便满口应承。可哪承想,正赶上工作忙,迟迟没能完成母亲交办的任务。一日偷闲,上街买了两把崭新的铁锨,没打招呼便回家送去“惊喜”。到家时,父母已经下地,追到地头一看,父亲正挥着铁锨挖坑,母亲忙着种花生。
我略带埋怨地问:这不是有铁锨嘛,还让我买?母亲笑了:一直等不上你,我便让人捎着买了。你回来就好,新铁锨留着再用嘛!父亲插话:没告诉你,就是怕你不买,不回家送,又见不着你。你娘想你了!
我一时语塞,深感愧疚。回想过往,母亲的确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不在盼着我,甚至为了能让我回家,想出了各种“理由”。
那次母亲说,电视卫星接收天线支架因多年雨淋锈蚀断了,看不成电视,两人成天闷得慌,便试探着问我有没有空儿回家修一修。抽个周末,我买了新支架赶回家。我在房顶修理,母亲边做饭边抬头和我高声聊着家常。天线修好,看着我调出了清晰的电视画面,母亲乐得合不拢嘴。恰好邻居大嫂串门,见情景笑着说:你娘哪是想看电视呀,是想看她儿子了。一语逗乐大家,我却羞得满脸通红。
其实,母亲想我,想让我回家,用得最多也最有效的“理由”,就是对我这个吃货说“做了好吃的”,用美食作诱饵,钓我这条游鱼上钩。
春天,母亲会举起长杆,打下香椿叶,裹了鸡蛋面糊,炸成香喷喷的香椿鱼儿,并包了鲜美的春韭菜柴鸡蛋馅饺子,叫我回家;夏天,母亲会用自制的红薯粉,做了颤丢丢的凉粉,加醋加葱花拌好了,叫我回家;秋天,母亲会煮一锅五香的花生、一锅甜香的玉米,备一袋鲜红的大枣、一袋味足的花椒,叫我回家;冬天,母亲会卤一顿极具家常味儿的腊肉,摊一摞味道一直没变的煎饼,叫我回家。自从母亲有了孙女,便长年攒着鸡蛋,叫我回家取。我若以工作忙推托,母亲就教训我:你想亏待我孙女呀?我一个鸡蛋不剩全拿走,她才开心。
应时的果实、蔬菜、吃食,节日的粽子、月饼、年糕等,美食串起四季更迭,更串起思念情长。渐渐地,我也读懂了“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潜台词:母亲想我了。我对母亲的想念,也渐渐从舌尖转到了心底。想母亲了,便以嘴馋为借口,携妻带女回家,心照不宣地排解母子相思之苦。
母亲耳朵越发背了,说话总打岔。那次我冲着电话“吼”:吃饭了吗?母亲愣了半天,回应:咋不想你呀!一句打岔的话,道出了母亲的心声。我泪如泉涌。此后,每次打电话,我都会调皮地问:娘,想我吗?母亲也随声附和:想,你回家吧!我便带着大包小包,回家与父母团聚。
|
剪纸 全景 |
生活空间
“虚荣”的母亲
□马亚伟
那次我回家,看到母亲正坐在门口和一群邻居聊天。母亲说话声音很大,我远远就听到她在说:“老大上次回家,给我买了套衣服,瞧,就是我穿的这套,还给她爸买了降压药,走的时候还非塞给我三百块钱。老二刚给我们安了空调……”见我回来,邻居们都说:“你妈刚说你们姐妹呢!你妈有福啊,有三个孝顺闺女,比十个儿子都强!”我冲邻居们笑笑,招呼母亲回家。
回到家,母亲说话的兴致还很高,不停地说:“你婶子她们都说,我没有儿子咋了,有三个闺女,比她们都有福……”我打断母亲说:“妈,你咋这么虚荣呀?”“虚荣?”母亲有些疑惑,不大明白“虚荣”是啥意思,也许压根儿没想到自己是“虚荣”的,只是在把女儿们的孝心广而告之,引来别人的羡慕,她自己也有满足感。
我说:“家里的事还嚷嚷得让街坊四邻都知道,人家背地里说不定笑话你爱显摆呢。”母亲有些不高兴地说:“都是你婶子大娘的,怎么会笑话我呢?你想得太多了。平时有啥可说的,可不就说你们姐几个那点事儿,怎么还成了爱显摆了?”
我赶紧开玩笑说:“爱显摆就是虚荣嘛。妈,以后您呢,低调一点,别净说我们怎么孝顺啦、有出息啦,会招婶子大娘嫉妒的。”母亲也笑了:“我不虚荣!我知道你说的低调是啥意思了,我这个人呢,一辈子就爱高调。”
就这样,母亲否认了爱显摆就是“虚荣”,依旧喜欢“高调”地“显摆”。
那次,我的一篇文章上了一本杂志,文章写的是有关母亲的内容,我就把杂志拿回了家。母亲见了,激动得戴上老花镜,看了好几遍。没多久,我回老家,邻居婶子见了我就说:“你妈给我们念你写的书了,写得真好,还写到村西的树林了。要我说啊,咱村最有出息的就是你了,写的书都印出来了。”我听得有些纳闷儿,继而恍然大悟,一定是母亲又“显摆”我写文章了。
回到家,我又开始“批评”母亲“虚荣”,怪她把我写文章的事儿到处宣传。母亲也不恼,自顾自地说:“别人都夸你呢,我心里那个美啊……”我看到母亲神采飞扬的样子,突然明白,母亲的所谓“虚荣”,都是因为爱。因为爱,她会把女儿们的一点点好,放大无数倍,到处讲,就像一个孩子炫耀他无比珍爱的宝贝一样。
既然这样,就满足母亲的“虚荣心”吧。而且,我们都要好好生活,多给母亲一些“虚荣”的资本。
尘世写真
卑微的母亲
□沙漠黄杨
看到她,我吃了一惊。这张脸,面目全非,实在是有点儿惨不忍睹。
她来为儿子汇款,小心翼翼,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提起儿子,她很自豪,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了,给她寄来了照片,那学校就像画上画得一样漂亮,她连做梦都不敢想呢。
我们很好奇:“那你去过儿子的学校没有?”
她似乎吃了一惊:“我这样子,哪敢去啊,他的同学会笑话他的,不瞒你说,这么多年,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也从没去过儿子的学校,我不想让他的老师同学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妈。”说到这里,她用手抹了把眼泪。
我们不知该说什么好。
一位卑微的母亲。
后来,我们偶然得知她脸部受伤的真相,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那一年冬天,寒冷难耐。她在屋里生了盆火,后来,邻居叫她,她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屋里竟燃起熊熊大火,只听她撕心裂肺地大喊一声:“我的孩子!”等她抱着在屋里熟睡的五岁儿子出来时,她已是面目全非,孩子毫发无损。
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就是母亲。有时,她是那样无畏,无畏到可以用生命去保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她又爱得那样卑微,卑微到只能躲在一边默默分享孩子的欢乐,却不敢走上去说一句,我就是他的母亲。
这就是母亲。她们给予我们的,永远是最无私的爱。这种爱,有时,气冲霄汉;有时,又低入尘埃。我们做儿女的,要懂得并珍惜这份爱,而且,千万不要辜负。
流年碎影
母亲的槐花饼
□李丽仙
前阵子,和几个车友骑行到城郊,一阵甜蜜的芳香袭来。原来,是路边的槐花开了,一串一串,白晃晃地挂在枝头。
闻着槐花的香味,我想起了老家的母亲。母亲不愧为“烹饪专家”,她能用槐花烙出香甜可口的槐花饼来。
老家门前的池塘边有一棵老槐树,每年四月,槐花盛开时,我们兄弟几个总会跑去告诉母亲,池塘边上的槐树已经开花了。母亲却逗我们:“我怎么没看到呢?别不是你们想吃槐花饼了吧?”天真的我们还以为母亲真的没有看到槐树开花,于是很认真地说:“不是我们想吃槐花饼,是槐花真的开了。”母亲笑着说:“那好,我烙槐花饼你们可不许吃。”她笑呵呵地拿着小笸箩去摘槐花了。
摘来槐花后,母亲把槐花用水清洗干净,盛在一个盆子里,然后舀出一些面粉,拿出两个土鸡蛋,把面粉、打开的土鸡蛋和槐花混在一起,加些清水、少量的食盐等,搅拌成糊状后,就准备烙槐花饼了。
锅烧热了,母亲倒一些食用油到锅里,待锅里冒少许烟时,用勺子舀起槐花糊,整勺倒在锅内。油吱吱作响,母亲用锅铲把槐花糊压平呈圆饼状。很快,圆饼的周边就有了淡淡的焦黄色。母亲左手捏住锅柄,把锅端了起来,摇一摇晃一晃,圆饼便在锅内滴溜溜地转了起来。母亲的手再一抖、一颠,圆饼便翻了个面儿。翻过来的饼焦黄焦黄的,透着绿白相间的槐花花蕾。
再烙上几分钟,槐花饼就烙好了。母亲把槐花饼盛在盘子里,烙好的槐花饼色泽诱人、香气扑鼻,我们馋出了口水。看着母亲把槐花饼端到桌子上,贪吃的我们抓起饼就往嘴里放。母亲则在一旁提醒:“慢点吃,别烫着。”
自从离开老家后,我再也没吃到过母亲做的槐花饼。当看到盛开的槐花、闻着甜甜的槐花香时,我就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母亲烙的槐花饼,思乡之情便愈加浓烈起来。
灯下漫笔
母亲花
□鲍安顺
童年时看了电影《苦菜花》后,剧中勤劳善良的母亲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一直认为苦菜花代表了母亲。
后来从朝鲜故事片中知道了一种花叫金达莱,还有电影里阿妈妮的称谓。白发勤劳的阿妈妮手捧着一大捧金达莱花,站在朝鲜的上甘岭上。于是我有了一种特殊的认识——这种花就是朝鲜的母亲花。其实金达莱又名无穷花,即中国的兴安杜鹃花。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名“丹棘”“疗愁”“宜男草”“川草花”“忘忧草”等。《诗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就指母亲。萱草称宜男草,因民间有一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萱草称金针花,是广东人的习惯叫法,《本草纲目》中也有记录:“今东人采其花而货之,名为黄花菜。又其花丝细长,状如古时金针,又名金针菜。”
关于萱草花的诗文很多。唐朝的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朝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东晋陶潜也有一首写萱草的《饮酒》诗:“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另外苏东坡、曹植等文化名人,也纷纷为萱草花写诗作赋——萱草花所蕴含的慈母之意和游子之情,相得益彰地成为一种文化情结。
另一种母亲花叫石竹花,也就是西方许多国家推崇的母亲花——康乃馨。这种花的品种有中国石竹、美国中竹(又叫五彩石竹)、香石竹等。石竹花之所以成为许多国家纪念“母亲节”的标志和慈母的象征,主要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有关,在邮票图案里画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交放在膝上,默默地凝视着面前插在瓶中的一束鲜艳美丽的花——石竹花。从那以后,有些国家还规定:“母亲节”这一天,母亲健在的人佩戴红石竹花,母亲已去世的人佩戴白石竹花。
在中国,早就有文人写石竹花了。唐朝诗人司空曙有诗云:“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写出了石竹花争芳吐艳的繁花多色之美。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石竹花》一诗写道:“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思赏,可怜亦能度春风。”借石竹花表达了悠然的人生情怀,也显示出一种春风花海中的诗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