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以“类”聚,业以“群”分。产业集聚区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当今经济领域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转化为整个行业的竞争、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就会越完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集聚,让洛阳区域经济发展更加活跃——
2013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579亿元,占全市的61%;实现税收163亿元,占全市的46%。事实证明,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集聚,让成本优势和比较效益日益凸显——
新安、伊川等地企业生产的电解铝就地直接加工成铝制品,每吨降低成本500元至800元;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先后实施32个整车及配件项目,生产一辆三轮摩托车,方圆3公里、30分钟内可调齐所有零部件,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半小时及时供应圈”。
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像一台台发动机,驱动着河洛大地上的产业因集聚而发生发展质量大提升的巨变。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龙头项目少,集群发展质量不高;个别县(市)区用地较为粗放,配套功能尚不完善;部分县(市)区在“两区”建设方面思想解放不足,理念不够先进,城市功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强……
在洛阳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产业集聚区应当有更加突出的示范作用、突破作用、支撑作用!
要抓好载体建设,突出主导产业。“要招商,还要选商”,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要克服盲目无序、多头出击的产业发展模式,处理好主导产业与产业多样化、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等的关系,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明晰、龙头企业带动有力、关联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聚区。
要注重资源集约利用,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严格筛选进驻项目、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产出比、提高资源配置利用效率,坚决摒弃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来维持发展的粗放模式。
要注重功能集合构建,增强创新能力。在产业集聚区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提升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
要坚持宜业与宜居并重。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以就业增加带动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以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支撑产业持续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建设无缝对接。
今天,洛阳对产业集聚区策马扬鞭;明天,产业集聚区将为洛阳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