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裕禄在尉氏办公室旧址 |
| 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
|
编者按
史料显示,1948年,焦裕禄同志被分配到河南省尉氏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等职,1951年被调往其他地方,1962年6月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沿着焦裕禄的足迹”大型系列报道,今明两日追寻焦裕禄同志在尉氏县工作、生活的故事。敬请关注。
提起焦裕禄,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的事迹。您知道吗?在与兰考县相隔不远的尉氏县,也流传着焦裕禄的许多感人故事。
5月9日,记者到尉氏县探寻焦裕禄的足迹。尉氏县退休干部杨长兴告诉记者:“焦裕禄同志曾两次来尉氏工作,三次来尉氏生活、考察。”
1 “焦裕禄是我们的好书记!”
5月9日下午,记者随尉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仝伟平及杨长兴老人一起来到门楼任村,这里有一口焦裕禄为村里群众担水的水井。
在村内一个十字路口处,记者看到了一口已干涸的水井,周围用铁栅栏护着,井口用水泥封着。得知记者来采访,一位中年村民说:“俺爷爷曾和焦裕禄一起工作,这是焦裕禄为村民担水的水井。”他还主动找来当年和焦裕禄一起工作过的老人任留铁。
任留铁今年85岁。“我就是焦裕禄发展的共青团员。”时任原大营六区门楼任乡武装委员的任留铁说,焦裕禄曾在村里发展了几名团员。记得当时焦裕禄让人拆下寨子的东大门搭成台子,为他们举行了入团仪式,台子就在这口水井旁边。水井附近还有一个磨盘,当年焦裕禄曾站在磨盘上为大家宣讲土地政策,磨盘后来建房子时被埋在土里。
“焦书记住在村民家中,但他不白住,每天早上都会来这里担水,把房东家的水缸担满。”任留铁说,当年与焦裕禄一起搞土改,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当时焦裕禄的爱人徐俊雅怀孕吐得厉害,村里就为她开了小灶,有人来送干柴,焦裕禄都折算成钱给他们;徐俊雅做小米粥用了五六颗枣,焦裕禄以为她擅自用了收缴来的枣,就在大会上作了检讨。
“焦书记来了之后,带领俺们搞土改、‘镇反’,为俺们办的都是大实事、大好事。”任留铁说,“他每到晚上还主持开会,那时土匪多,俺作为武装委员担心他的安危,每晚都接他。前前后后算起来,俺与焦书记一起工作了一年多时间。他1962年再次来尉氏当副书记时来到俺村,俺跑回家给他兜了一兜花生,结果他咋说都不要。”
“焦裕禄是个好干部,是我们尉氏的好书记!”门楼任村的很多人都这样说。
2 “当干部的不能占群众一点便宜!”
在尉氏县城刘青霞故居附近的一处民房里,有一棵树。杨长兴老人说,这棵树是焦裕禄移栽来的,他亲自培土、浇水,这棵树至今仍然青翠。“当年,焦裕禄就住在这里,分西瓜的故事就是在这棵树下发生的。”杨长兴说。
杨长兴说,1962年6月焦裕禄来到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主管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当时负责距县城四五里的席苏村和袁庄村。“袁庄生产队种了几亩西瓜,焦裕禄与老农一起拔草、施肥、上水、压瓜藤,忙活了大半个春天,直到西瓜快熟时,他才回到县城。”乡亲们看着一个个成熟的大西瓜,派社员袁平用骡车拉上一车西瓜,去县城送给焦裕禄。
骡车到了县委,可焦裕禄下乡去了,县委办公室的人就把瓜卸到了焦裕禄办公室里。第二天,焦裕禄看到西瓜,问明详情后,把办公室的人批评了一顿后,让把瓜拉回去。袁平接到县委办公室的通知赶来后,十分不情愿,他打听着把瓜送到了焦裕禄家里,放在树下。
“集体的西瓜我不能收,这是群众劳动的血汗。”焦裕禄仍然推辞。袁平说破了嘴皮,后来又撒谎说这几个瓜是队里分给他自己的。“你个人的也不能收,那是你的劳动果实。当干部的不能占群众一点便宜!”焦裕禄语气非常坚定。两个人正在推让时,焦裕禄的几个孩子放学回来了。袁平拿起一个西瓜,跑进厨房拿刀切开,赶紧递到孩子们手里。没想到焦裕禄脸色一变,硬是从孩子手里把瓜夺了回来。最终,焦裕禄答应将切开的西瓜留下,仍坚持让袁平把剩下的西瓜拉走。
袁平把瓜收拾好,驾着车就往外走,焦裕禄拿着几毛钱塞到袁平手里,袁平把钱往地上一扔,赶着车就走了。可没过几天,焦裕禄又骑车到袁庄,把西瓜钱交给了生产队。
“焦裕禄不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不搞特殊,并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做到。”杨长兴说,那时候条件差,焦裕禄分到的粉条票都交到县委的食堂,大家一起吃。焦裕禄的女儿焦守凤上学没来得及吃早饭,焦裕禄的通讯员从食堂拿了几个馍给她,焦裕禄知道后不仅批评了他,还把馍票交到食堂。
焦裕禄在尉氏生活工作的6年半时间里,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焦裕禄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他心里装的只有群众。我们的好书记走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在想他啊!”尉氏群众如今仍在这么说。
图为《汴梁晚报》记者 李克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