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伊洛河边兽中王
握发吐哺:礼贤下士纳贤才 天下归心周朝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6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伊洛河边兽中王
——洛阳狮子记
□郑贞富
西晋时期狮子串饰(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狮子,又称师子,在上古文献中称狻猊(suān ní)。洛阳夏代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微雕石兽,在放大镜下能看出是一头雄狮,这可以说明,在夏代时中国已有狮子。

    狮子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兽,汉唐时期西域狮子文化与佛教一起传到洛阳,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博大精深的狮子文化。

    1 中国夏代已有狮

    斟公式(zhēn xún)是夏代的都城,位于洛阳二里头村。1975年斟公式遗址出土了一件绿松石微雕石兽,长0.9厘米、高0.5厘米。其造型肉眼不易辨认,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出是一头雕刻精细的雄狮,狮作卧匐状,头向右扭,其技艺之高,令人惊叹。

    斟公式玉狮的出土,震惊天下。绿松石是古老的玉石,不产于中原,离洛阳最近的产地是湖北西部的十堰。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商代绿松石艺术品,有些与二里头的工艺完全相同。说明夏商时期,洛阳通过南阳、十堰到四川,有一条古老的商路。

    在夏代时,中国有狮子,这打破了东汉时中国才有狮子的传统说法。狮子,在上古文献中称狻猊。《穆天子传》说:“狻猊、野马走五百里。”到东汉末年,东北仍有野生狮子。西晋张华《博物志》说,曹操为讨伐北方的乌桓,在白狼山遇狮子,带数百人捕杀之,并捕获一头小狮子。

    2 神都有座狮子园

    中国的人工饲养狮子是从东汉时期的洛阳开始的,最初这些狮子是西域进贡的。

    在《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安息国(今伊朗)遣使献狮子两次,疏勒献狮子一次。《洛阳伽蓝记》载,北魏孝庄帝时,波斯国献狮子,皇室将其养于皇家园林中。园中的虎豹,见狮子,都闭目低首,不敢仰视。

    隋唐时,洛阳皇家园林中狮子众多,虞世南作《狮子赋》以赞之。唐高宗、武则天时,在定鼎街东面的宜人坊专门建了一座“师子园”;该园对面有榆柳园,是皇家植物园;两园的位置在今东董庄东南。

    唐宋私家园林中不养狮子,但有狮子造型。唐代李德裕的平泉山居有狮子奇石,该石高四尺,孔窍千万,递相贯通,其状如真狮子。北宋吕蒙正宅园有“师子园”,里面陈列一尊铜铸的大狮子。

    3 且指金狮说佛经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在许多佛经中,都用狮子来比喻佛陀的无畏与伟大。正因为如此,佛教徒往往将狮子艺术品作配饰。1955年,在孟津县平乐乡金村出土了一组西晋时期的金狮子串饰,共六件,形象相同,每个长约1厘米,重约5克。金狮子四腿蜷曲、爬卧,毛发刻画清晰。这是贵族中的佛教徒佩戴的金狮串饰。

    武则天信佛,经常请高僧讲法。圣历二年(公元699年),高僧法藏重新翻译的《华严经》告成,武则天诏令法藏在宫中宣讲。讲到天帝网义十重玄门等,武则天茫然不解。法藏于是指大殿中的一尊金狮子作譬喻,说世界就如金狮子,又如狮子之毛发。一个金狮子有无数毛发,一根毛发中有无数金狮子,大千世界,如无边狮子,重重无尽。武则天于是豁然领解,亲自为《华严经》作序,又命人把法藏的演讲集录成文,叫《金狮子章》,同时颁行天下。

    4 千尊石狮护龙门

    作为佛教题材的狮子雕刻,是从古印度传到中国并发扬光大的。石狮广泛应用于石窟造像和建筑装饰中,宫殿、府第、寺院、住宅,大都设置石狮子守门,以壮威观。洛阳现存历代石狮众多,最珍贵的是龙门狮子雕刻。

    龙门东西两山有狮子雕刻作品上千件,跨越了从北魏到隋唐的各个历史时期,造型各异,有正面蹲居形、侧面蹲居形两种;技法上,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三种式样;刀法细腻,技艺娴熟,形成独具特色的龙门风格。

    在造型艺术上,龙门石窟中北朝的狮子,昂首挺胸,骄视一切,狞厉中见温驯,气势恢宏而稳重,是威严与宁静的统一。龙门唐代狮子雕刻,呈现出强健、丰腴的形象,表现着这个时代人们自信自足、舒展自由的情趣。

    文殊骑狮雕刻是龙门狮刻中的珍品,最典型的是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雕刻的罗汉洞文殊菩萨,文殊结跏趺(jiā fū)坐于狮子背上的莲花台上,下有立狮驮载。文殊雍容华贵,薄衣帔(pèi)巾飘飞。其座为仰覆莲瓣,雄狮头面硕大,发毛卷曲,其形态似急奔忽停于云端。

    5 西域传来狮子舞

    狮子舞,又称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它是北魏时期由西域传到中原,首传于都城洛阳。《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记载。

    狮子舞的技艺来自西凉的“假面戏”,西凉指今甘肃西部、新疆南部的区域,这里有发达的乐舞文化。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制定宫廷乐舞,称《九部乐》,《西凉伎》为其中的一部,唐代增加《高昌伎》,称《十部乐》。由于新编大型宫廷乐舞《庆善舞》《破阵舞》等都是用《西凉伎》表演的狮子舞,因此又称《五方狮子舞》。

    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白居易的《西凉伎》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宋代时,豫西民间盛行舞狮。汝瓷中的狮子出香熏炉,是宋瓷珍品。造型如覆莲座上捧出的一朵莲花,花心里的莲蓬正好是香炉盖,盖顶为狮子,昂首张口,牙咬绣带,脖颈佩有项圈,悬挂着三个铃铛,尾巴高高翘起于身后,前足戏彩球。它生动表现了民间表演“狮子滚绣球”的场景。这种舞狮之风,一直兴盛到现代,形成独具特色的洛阳民间舞蹈。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