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东南四环十八里店南桥驱车往南,驶过五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高楼林立——这里便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
路边高立柱广告牌上“亦庄梦、创新梦、中国梦”的宣言,在这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践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90%,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0%以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产值138亿元,创造税收12.92亿元;万元GDP能耗0.17吨标煤,仅为北京全市平均水平的40%。
1 创新是核心推动力
5月9日,一个伴着节奏狂跳劲舞的红色小机器人在某专业电子展上出尽风头,它让很多人记住了能让机器人跳舞的京微雅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它是亦庄开发区一家专于设计生产FPGA芯片的企业。
FPGA被称为“万能芯片”,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工业控制、通信设备、云计算等领域。目前,京微雅格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在美国硅谷以外开发出FPGA产品的公司。此外,它还首创了将FPGA、CPU、Flash等模块集成在单一芯片上的可配置应用平台CAP,申请了140余项专利技术,其中已获授权专利技术近70项,面市的产品有数十款,公司营业额从2011年的100多万元猛增到去年的逾千万元。
北京亦庄总是先人一步。如今,很多地方才刚刚开始或正致力于推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而北京亦庄早已通过推动创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构建起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比如在开发区4大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发展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系统集成及与研发紧密关联的尖端制造环节;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重大工程,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占地少、消耗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自动控制系统、总装集成、研发设计等重点环节;汽车产业发展整车设计、汽车电子等高端环节。
2 质量效益是终极目标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从3.8平方公里起步的开发区,在建设伊始便对集约、节约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透彻理解。多年来,开发区牢牢秉持这一理念,在产业布局上始终坚持“求精不求全”“贵精不贵多”。
这种布局的精首先体现在定位的精准。特别是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以来,开发区加快了腾笼换鸟的步伐,对不符合开发区发展方向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空间腾退和二次开发。
项目的精选是又一题中之义。在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同时,“高端、高效、高辐射、低能耗、低排放”的“三高两低”标准是每一个入区项目都要迈过的门槛。这个门槛不仅有平均投资密度、年均产值等指标要求,还要求使用世界先进的节约能源、循环用水等技术。
正因如此,开发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北京亦庄的综合发展质效多年位居前三位。数据显示,2013年,亦庄开发区每公顷土地完成投资2057万美元,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万元GDP能耗0.17吨标煤,约为北京全市平均水平的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成果转化是“硬功”
如果说北京亦庄是一座梦想庄园,那么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就是庄园里的“尖兵”,一系列国内外尖端科技成果从这里诞生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数据显示,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连续11年超90%。
据统计,亦庄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亦庄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坚持把各种扶持资金不断向企业倾斜,力促企业成为创新主体。2008年以来,针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基于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企业发展方面的全方位需求,开发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至今,开发区已有405家企业的1320个项目获得资助,累计拉动企业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资金投入70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坚持推动企业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让一批科技尖兵企业释放出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今年第一季度,开发区以占全市不到千分之三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超16%的工业经济总量。目前,开发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5家,各类企业研发中心300多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60余家,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据《经济日报》2014年6月9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