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白居易与牡丹的情缘
可以说白居易是一个洛阳人。他一生做了三十多年官,但不管他任职和游历过多少地方,最终却归宿于洛阳。唐太和三年(公元829年),58岁的白居易由苏州任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居履道坊,至75岁终老于此,葬于香山,共在洛阳生活17年。
白居易16岁那年,到长安求官,在太子居住的东宫做了一个赞善大夫,这只是一个百无聊赖的挂名小官。白居易不被重用,心情郁闷。
在长安的牡丹园里,白居易惊奇地发现,人们对洁白如玉的白牡丹漠然视之,不屑一顾,甚至乱采乱折,使白牡丹枝残叶败,花朵凌乱,令他不忍睹之。面对这样的情景,白居易联想到自己不被重视,不禁黯然神伤。同病相怜、触景生情的白居易随口吟出了一首七绝:
白花冷淡无人爱,
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
被人还唤作朝官。
这首诗可以说是白居易心境的绝妙写照。
怀着一腔的感愤,白居易把白牡丹移栽在自己的庭院里精心种养。来年,白牡丹盛开之时,白居易惊喜异常,诗兴大发,又即兴咏出了一首《白牡丹》:
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
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
留景夜不瞑,迎光曙先明。
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
从此,白牡丹进入了白居易的心中,生活在白居易的魂牵梦萦之间。一次,他仿佛看见在庭院中的白牡丹花丛中,飘飘欲仙地走出了一群美丽的少女,少女冰清玉洁,衣着素雅,宛如天宫中的仙女,边舞边唱,来到了白居易面前。她们唱的是什么?白居易仔细倾听,原来唱的正是他的:“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谩夸兰……”白牡丹的歌仙音袅袅,直上云霄,唱得白居易心神激荡,几欲腾上天空,随牡丹仙女们飘飘而去。梦中醒来,他知道,自己和白牡丹结下了奇缘,使他们再也不能分离。
白居易离任苏州刺史后,没有回到他的祖籍太原,也没去新郑县的出生地,却选择了洛阳作为他的终老之地。人们认为,这与他心中深深的牡丹情结不无关系。也许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个情结,使他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晚年交给了洛阳,交给了心中的牡丹。
白居易回到洛阳,住进城东南履道坊之后,在庭院中种满了牡丹。白居易还经常在龙门香山居住,香山也栽满了牡丹。他的居所、书屋、路边,牡丹随处可见。他嘱咐家人:“我将来归天之后,就将我葬在香山上,在我的坟头上也栽上几株牡丹,我也就能含笑九泉了。”
8 危险的内战信号
8月10日,即苏联出兵东北第二天,朱德发布对日伪反攻作战命令。
11日,国民党中宣部发言人说,这个命令是非法的。同一天,蒋介石连下三道命令,第三道命令严令:“18集团军(八路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敌俘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秩序之恢复,均已统筹决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协议之规定,各部队切勿再擅自行动。”
12日,麦克阿瑟以远东盟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日本政府和中国战区的日军,只能向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投降,不得向中国其他武装力量缴械。
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占领军司令官的第一号通令中说:
“蒋介石唯一享有在中国受降的权力。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
对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危险的信号,或者就是内战的信号。
同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就得原地老实待着,看着人家正宗的国军接受日伪军投降。共产党本来就是个穷党,八路军被称为“土八路”,这回国民党接收大量敌伪资产,还有大批日式武器装备,美式加日式,“土八路”和共产党就更土更寒酸了。可人家是“政府”,自然嘴大,还有美国撑腰,那就浑身是嘴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听到了援军的号角,但是这回是美蒋联手对付共产党了。
毛泽东以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怒气冲冲地给蒋介石复电:
“这个命令是你下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及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用陈毅的话说:“剥夺一支战胜军的受降权,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侮辱!我们甚至连派一个代表参加受降典礼的资格都没有,我无法向我的部下和战士们解释。要知道,这不是武器问题,而是正义与军队的荣誉。我们不想要那几支破枪,你打了我七八年,你至少要跟我鞠个躬。我不能不愤慨,我不能不抗议!”
更让毛泽东心气儿不顺的,是来自莫斯科的指令,要他去重庆跟蒋介石谈判,还说如果发生内战的话,中华民族将有毁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