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德福在书房写字 |
|
“掂起锄头是农民,拿起毛笔是书法家。”这句话用来描述伊滨区佃庄镇朱圪垱村66岁的董德福,再恰当不过。
从14岁开始练习书法起,数九寒冬,笔耕不辍,董德福靠悟性和勤奋成为省书协会员,多次在省书法比赛中获奖。40多年来,他为村民书写的对联数不胜数;去年,他又被聘为当地一所学校的书法老师,义务教孩子写字。
自学书法,笔耕不辍
近日,记者来到佃庄镇朱圪垱村,向村民打听董德福的家。一村民笑着指路:“顺着这条胡同往里走,门上对联字儿写得最好的就是。”
在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房门上“福”“禄”“寿”“禧”几个大字苍劲有力。66岁的董德福正在狭小的书房里给朋友写字。面对记者采访,他不好意思地说:“就我这点事儿,还能上报纸?”
董德福说,他14岁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一直没有停过笔,每天无论再忙,都要至少练习半个小时。家里经济困难,他就在旧报纸、水泥地上练,即使在田里干活歇息的时候,他也要拿着树枝在地上比划,琢磨字的间架结构。
写了两年后,他才开始临帖,柳体、欧体、颜体……不知不觉,董德福用坏的毛笔已有50多支。
服务村民,分文不收
2002年,在佃庄镇集市上,董德福与100多名书法爱好者一起比赛书法,挥毫之间,赢得声声喝彩。从那以后,他的名字便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13年前的一天,董德福在路边练字,恰好被偃师籍青年书法家程二军的家人看到。经介绍他与程二军认识,程二军建议他练习启功体,这一练就是10多年。后来,他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成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同村的人都知道董德福写得一手好字,近年来,上海、南京、内蒙古甚至国外素不相识的人,都通过朋友向董德福索字,他总是有求必应,分文不收。
其实,董德福家境并不富裕,记者看到,练了这么多年字,他连一张像样的写字台都没有。一个破旧的书桌还是结婚时添置的,每写几个字就要挪纸。邻居说,他给大家写字的笔墨纸砚的花费,都是他从子女给的生活费里节省下来的。
老骥伏枥,无私授课
名气大了,除求字外,工人、农民和大学生等登门拜师的人也络绎不绝,他把自己的书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人。
去年6月,董德福被佃庄二中特聘为书法教师,每周到佃庄二中上书法课,义务教孩子写毛笔字。
谈及40多年来学习书法的感悟,董德福说:“练书法讲究精气神,人活着也讲究精气神,帮助别人能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快乐。”
本报记者 常书香 特约记者 郭汀喜 通讯员 陈晓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