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古都洛阳散发生态“静”魅力》的消息,报道我市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生态系统,建设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的做法和成效。本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本报讯 (《河南日报》记者 杨玉璞 《洛阳日报》记者 李江涛)6月17日,虽然天气炎热,但记者在洛阳采访时感到凉爽惬意:环绕洛阳城区的凤凰山、周山、龙门山、龙凤山四大森林公园林木参天、满目葱茏;穿城而过的洛河碧波荡漾、清澈宜人;洛河两岸10多公里长的洛浦公园内杨柳依依、浓荫蔽日,让人流连忘返。
“洛阳有一种让人不由自主静下来的魅力,这就是生态之美!”刚刚考察过洛阳市城建工作的住建部节能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发出这样的赞叹。
专家们的赞叹是对洛阳市“围绕生态做文章,打造宜居洛阳城”的肯定。近年,洛阳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建设绿色洛阳、生态洛阳浓墨重彩做文章,洛阳先后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去年下半年,洛阳正式提出全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目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让洛阳成为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
今年年初,从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到林业生态圈打造,再到荒山、荒坡、荒滩、荒沟“四荒”造林,洛阳掀起了一场由内及外、三个层次的生态提升工程高潮。在城市中心实施的园林绿化提升工程达270项,新增绿地面积337.18公顷;在城郊,启动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建设,实施环城高速景观廊道绿化、高速沿线可视范围荒山荒地绿化、三大城郊森林公园组团绿化等工程,计划2年造林24.28万亩,规模超过过去10年城郊绿化总和的10倍;在农村,加大荒山、荒地、荒滩、荒沟“四荒”造林工程力度,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市剩余的96万亩“四荒”地全部披上绿装。
据测算,洛阳市仅林业生态圈工程所需资金就达74.9亿元。如何破解生态建设资金问题,如何让这一富民工程尽快落到实处?该市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将生态资源当作商品,用经营企业的方式经营生态建设,积极破解这一难题。洛阳市林业局局长魏进忠介绍,年初,依据中心城区周围区位便利,生态休闲游市场潜力巨大的实际,洛阳在先行设定财政补贴、土地配套、贷款支持等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向社会发布招商和拍卖公告,吸引社会投资。
今年1月23日,随着拍卖师手起槌落,洛阳正盈农业开发公司从5个竞标单位中胜出,成功拍得洛阳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西苑文化森林公园3000亩荒山绿化经营权。此举开了全省城市林业生态项目绿化经营权拍卖先河。此后2个月时间里,中心城区林业生态圈“绿园三组团”11个生态项目被24家公司揽入怀中,签约总规模达12.8万亩。
围绕“盘活山林资源,撬动市场资本”,洛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生态建设路子越走越明。有关林业专家表示,市场造林不仅是对破解生态建设“钱从何来”难题的有益探索,也将改变以往政府对绿化造林“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的旧有模式,走出一条以绿建绿、以绿兴绿的市场化新路。
洛阳不仅做大造林的增量,还积极在盘活造林存量上下功夫。近年,洛阳生态绿化提升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达47%,居全省前列。今年,该市在确保新造林任务不减的前提下,将以改善林木结构、木材品质和提高森林生产率为重点的森林抚育列为生态建设重点,计划森林抚育和改造79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