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工作事关城市形象,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近年,市城市监察管理局从小处着手,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使洛城百姓深切感受到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修鞋匠有了固定摊点
近日,在西工区西工小街,43岁的修鞋匠周日高熟稔地操作着机器。周日高和他的妻子张芳仙来自江西,在小街支起个修鞋摊,一干就是17年。
提起过去,周日高指着不远处的街角:“这里,那里,都摆过,也跑过。”
与丈夫的乐观不同,张芳仙已记不清在心底放弃了多少次:“那时候天天到处躲,虽然自己知道不对,可也是没法子,好几次都想放弃不做了。”
2011年,市城市监察管理局依照“利民不害民、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在各城市区合理设置了便民服务点,引导流动商贩进场规范经营。自从那时起,周日高夫妇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东躲西藏了。
“在便民服务点,可以光明正大地干活,居民也都知道我们在这里,生意比过去红火了不少。”周日高说。
目前,我市已设立便民服务点42个,修鞋、缝衣服……310余户流动摊贩有了自己的“店面”,既为附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使市容秩序得到了规范。
环卫工的高兴事儿
西工区中央百货楼一带,是我市最早的商业区之一,行人如织。这几年,在这里已经扫了16年街道的环卫工吉茹敏越来越高兴了。
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高兴的事儿可多了。”吉茹敏说,比如,单位去年购进了几台洗扫车,“大家伙”上路,一趟过去,路面和道牙干干净净,“自己只负责清扫背街小巷,再也不用怕疾驰的汽车了”。
再比如,单位和许多爱心企业建立了联系,有的企业夏天送来西瓜,有的企业每天早上为环卫工人提供几百份“爱心早餐”,有的商户还主动设置爱心休息点……
除了那些,最让吉茹敏高兴的,是环卫家园的设立。目前,全市已有3处环卫家园投入使用。在那里,每周四、周五下午可以洗澡,单位还提供香皂、毛巾,后来又配备了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馆。下一步,单位还计划在环卫家园的基础上建立“环卫基地”,不但能健身,还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
“我今年已51岁了,身体不错,心情也舒畅,我准备再好好干几年!”吉茹敏说。
手指点一点,老少做“城管”
秦帅是个90后,平时喜欢玩手机。5月4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市城市监察管理局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立刻报了名。
报名很顺利,有一个附加条件也很有意思:得会用微信。该局工作人员介绍,志愿者的工作方式是手持一部手机,遇到不文明现象就拍下来,发在微信群里,相关责任人会当即进行回复处理。
秦帅说,工作后他经常出差,看到其他一些大城市非常干净,就想为洛阳的城市建设做些贡献。“正好我平时喜欢玩微信,只是随手拍拍,不费时,不费力,还能督促改进城市管理,一举两得。”秦帅说。
对于62岁的退休教师郭改丽来说,可没有那么容易了。为了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原先只会用手机打电话的她,这次当了回学生:孩子教她学会了用手机上网、下载客户端、安装APP(移动应用程序)、发微信……郭改丽说:“退休在家正好发挥余热,给咱们的城市管理再出出力!”
5月4日,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在《洛阳晚报》上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目前第一批招募工作已结束,110名像秦帅和郭改丽这样的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将手持手机,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为城市管理“挑错”。
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副局长易勋表示,招募微信志愿者是一次有益尝试。以后,他们还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借助数字化中心等新兴技术,积极构建全民参与、开放的社会管理平台。
本报见习记者 陈曦 朱艳艳